本报实习记者 李壮 北京报道
“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世界航天版图又一次打上了中国制造的烙印。但与高调升空的“天宫一号”相比,航天概念股票群却异常低调。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动力(600343.SH)、轴研科技(002046.SZ)等关联品种,非但没能复制高铁、航母主题投资的辉煌表演,反而与大盘一路随波向下,部分品种甚至创出年内新低。
“天宫一号”掀起的航天热,在资本市场遭遇了冷处理,航空股渐入冷宫。
5000亿蛋糕难分羹
天宫一号的发射无疑会对中国航天产业带来巨大拉动。
“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也就是说投入100美元,就可以直接获得200美元的收益,而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1:7至1:14。”东莞证券航天军工业研究员刘卓平介绍。
刘卓平分析认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较欧美略低,相关产业的辐射可以达到1:7至1:10的区间范围,本次天宫一号项目的发射,可以牵引总计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相关产业链。
资料显示,目前A 股市场中航天板块上市公司约有近20家,两大军工寡头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子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航天科技集团下属有5家,航天科工集团有6家。其中,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公司主要涉及航天项目,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公司则更多专注于相关衍生民品生产。
那么,面对天宫一号带来的5000亿元产业大蛋糕,相关上市公司又能分羹几何呢?
对此,刘卓平表现得态度谨慎,“虽然产业总规模大的惊人,说到上市公司能从中捞到多少实惠却很难估计。现在参与到航天器制造的企业,大多属于科研院所改制企业。以卫星零部件的商业采购为例,相关企业带有很强的合作性质,比如相关机构提出一个设计精度要求,然后科研院所企业再按照要求进行研发生产,这种采购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和专一性,相关部件并不具备形成批量生产的条件。即便是上市公司产品果真运用在天宫飞船上,总体采购数量有限,也很难对公司业绩产生实质影响。”
据了解,A股上市航空航天类股票中,中国卫星、航天动力、航天电子(600879.SH)、航天机电(600151.SH)4家与天宫一号的关联度相对最为紧密,还有一些涉及航天产业配套的个股,如轴研科技、奥普光电(002338.SZ)、七星电子(002371.SZ)、博威合金(601137.SH)等。
记者分别致电上述公司求证,是否有产品被天宫一号所采用,大多数公司均以问题涉及国家机密为由拒绝回答。只有轴研科技在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明确表示,公司轴承产品用于天宫一号。
根据神舟飞船、嫦娥飞船的相关资料,刘卓平推测,中国卫星为天宫一号提供导航系统,航天电子、航天动力则提供了部分运载火箭组装的零部件,天宫一号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应为航天机电及其母公司研发生产,轴研科技则提供了天宫一号船体的部分部件。
刘卓平特别强调:“天宫一号的绝大部分零部件生产并不涉及上市公司相关资产,相关核心技术装备均掌握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时代电子等上市公司大股东手中。上市公司的经营性资产也多属于边缘技术延伸的民用范畴,与天宫、神舟等航天器生产关联度极低。”
航天股渐成资本鱼腩
按照草拟中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将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五大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可以预期的是,“十二五”期间这五大产业将得到倾斜性政策和巨大资金投入的双重支持。
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高铁项目、大飞机项目、航母项目的高投入高产出相比,航天领域绝大多数航天器发射活动均为政府主导行为,近几年甚至十几年内恐怕都很难看到真的大规模商业化运作。”
据上海证券航空航天制造业研究员魏成钢估算,今年国内航天领域卫星发射的实际商业规模约为80亿元。这一数字在航空航天产业链中所占甚小。
实际上,在民品领域,两大航天寡头集团的运营状态也不甚理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经营增长的趋势放缓,报告期合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8.53%,利润总额合计增长 35.23%,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8.63和 10.69个百分点。
魏成钢在其策略报告中对航空航天制造业给出了“中性”评价。
两大航天寡头业绩增速下滑的同时,旗下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以航天动力、中航精机为代表的重组预期股票群,今年以来股价持续走低,航天动力股价接近腰斩。而被誉为最正宗航天概念股的中国卫星,由于估值水平过高,股价长期低迷整理,虽然今年我国多次成功发射卫星,中国卫星的股价基本没有显著表现。
这与此前的挫折不无关系。8月18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卫星失败,对资本市场的投资热情产生了一定抑制。
业内人士认为,航天业既是高技术行业,也是高风险行业。与高速铁路概念、航母概念相比,航天器发射的不确定性更高,这也使得部分短线资金以及私募资金对航空概念炒作信心不足。
私募人士王先生向记者透露:“以往基本逢发射必炒中国卫星、火箭股份(现更名‘航天电子’),即便没有一波巨大的升幅,在发射的前一周,相关股票盘中也都会出现异动。现在市场状态低迷,资金以规避风险为主,都在保持观望。”
私募资金保持观望,公募基金对航天板块也已失去了胃口。去年凭借资产注入题材,中航精机、航天机电等股票均遭公募基金集体争食。经过一轮充分的预热炒作之后,这些公司推出的重组预案却因注入资产质量不高令市场大失所望,公募基金随之采取了大面积减仓操作。
“虽然有母公司资产注入等朦胧利好支持,但现在航天板块股票群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仍处于50倍的上限水平,二级市场估值严重偏高。由于涉及天宫一号、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的核心资产、核心技术、核心装备制造都属于国家级的高度机密,相关资产短期内实现证券化的可能性不大。”中投证券机械设备行业研究员李勤如此表示。
所属集团 上市公司 股票代码 主要业务 控股股东
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电子 600879.SH 传感器、连接器等测控器件 航天时代电子
中国卫星 600118.SH 卫星研制、卫星应用 航天五院
航天机电 600151.SH 新能源、汽车部件 上海航天工业
航天动力 600343.SH 电机、变矩器等民品 西安航天科技
四维图新 002405.SZ 导航地图 航天五院
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信息 600271.SH 防伪税控系统 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长峰 600855.SH 红外设备、专用计算机 长峰集团
航天科技 000901.SZ 导弹总装、通信 航天科工集团
航天晨光 600501.SH 特种车辆 南京晨光集团
航天电器 002025.SZ 连机器、继电器 贵州航天工业
航天通信 600677.SH 汽车电子产品 航天科工集团
两大航天集团下属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