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浙江在线?浙江证券网9月22日消息(见习记者黄云灵) 纽交所上市的中概太阳能股晶科能源近日因海宁工厂“污染门”事件而备受关注。事件起源于晶科能源未能妥善安置固体废料,以致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目前,海宁市环保部门已责成该企业按环保要求整改。同时要求浙江晶科对涉及污染的电池生产线进行停产,并开出47万元的罚单。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一直备受质疑,前期的财务“造假门”导致华尔街爆发中国概念股危机,如今晶科能源的环境“污染门”则再次拖累中国上市公司信誉,在美上市中国新能源股集体下挫。尽管事后整改及惩罚措施连续出台,但事件本身带来的信任危机和各评级机构的顺势唱空依旧使公司股价走势受到极大影响,3日内该股股价累计暴跌36.28%。
深陷“污染门” 股价暴跌8月26日,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发现河鱼大量死亡,舆论矛头直指坐落于红晓村中央位置的浙江晶科;9月15日,情绪激动的村民开始聚集到晶科工厂大门外,就环境问题讨要说法。
9月19日,晶科能源举行发布会承认污染事件,股价3日累跌逾36%的导火索被引爆。当日北京时间22时因受此污染事件影响,晶科能源股价跳水低开,7.60美元的开盘价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9.04美元,跌幅达15.93%。盘中最低触及6.44美元,收报于6.50美元,大跌28%,创52周股价新低,而420万的成交量则是上市以来的新高。
20日,晶科能源以6.53美元价格小幅高开,最高冲至6.62美元,然而盘中该股股价再度下挫,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5.89美元,成交量为297.6万。
21日,晶科能源股价走势与前一交易日类似。早盘再次高开,盘中最高触及6.30美元,然而好景不长,当日最高点出现后股价开始下跌,最低达到5.76美元并收报于该价格,当日成交357.6万美元。
实际上,从9月以来新能源概念股即集体遭受重挫,晶科能源更是从15元附近快速下挫,暴跌63.28%。按照2378万股的股本计算,十几个交易日来公司市值蒸发2.36亿美元。同一时间,评级机构纷纷下调晶科能源评级。9月19日Collins Stewart评级机构对晶科能源给予最新的评级,由此前的“买入”调降为“中性”,目标价从24美元降至10美元;瑞信亦将其评级降至“中性”,目标价由25美元暴降至10美元;此外,Avian、William Blair、高盛、罗仕证券等机构也纷纷调降对晶科能源的评级。
1.2G电池生产线已经全面停产 影响未来业绩此次污染门事件对晶科能源在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更不幸的是,公司1.2GW电池生产线全面停产,对其二季度糟糕的业绩则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此前该项目还在积极扩产之中,公司预计2011年底浙江晶科的电池产能将达到1.8GW。晶科能源CFO张龙根此前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停工事件对Q3的财报会造成一定影响,公司正尽量用各种措施将损失减到最小。至于这条生产线何时能够复工,公司董秘景朝辉则表示还没有时间表。
事实上,由于整个国际光伏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光伏上市企业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虽然晶科能源Q2财报中显示总营收环比增长5.9%,但是其净利润和毛利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二季度晶科能源净利润仅实现3640万美元,环比下滑幅度为29.19%;而其二季度的毛利率25.4%相对于去年同期和一季度也有不能幅度的下滑。
晶科能源“氟泄漏”事件回顾8月20日:浙江晶科与立佳环境服务合同到期,污泥临时露天堆放
8月24日、25日:大雨致部分污染物冲入河道
8月26日:红晓村村民发现小河出现大量死鱼
9月17日:海宁环保局通过水质检验,发现水体氟化物超标10倍
9月19日:晶科开情况说明会,称海宁工厂已停产,将影响1.2GW产能
浙江在线-浙江证券网 见习记者 黄云灵 孙前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