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一些公司的融资行为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 2011-10-17 09:55: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9月中旬,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一次定向增发刚满一年之际,再次推出新一轮融资计划,拟定向增发不超过7亿股,募资50亿元投入4个项目。在公告当日,该公司股价冲高回落,并逐渐表现出放量下跌态势,此后又连...

  9月中旬,北京一家上市公司在上一次定向增发刚满一年之际,再次推出新一轮融资计划,拟定向增发不超过7亿股,募资50亿元投入4个项目。在公告当日,该公司股价冲高回落,并逐渐表现出放量下跌态势,此后又连跌数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券商分析师和一些基金经理在内,都对该公司的融资计划表示质疑。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参与上一次增发的股东才刚解禁,股价还未解套,公司又再次宣布定向增发,这对投资者的信心还是有一定冲击的,毕竟,增发将使公司的股本明显扩张从而摊薄每股收益,但再融资投向的相关项目,不见得短期内就能实现盈利。

  自7月反弹告挫以来,直至眼下,A股市场仍未完全摆脱跌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再融资却纷至沓来,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每个交易日,类似的消息不绝于耳。

  而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针对今年再融资络绎不绝的情形,他们公司在选择投资机会上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

  企业患上资金“饥渴症”

  “但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不会碰的。”这位基金经理说道。

  “基金经理对于再融资当然没好感,”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心直口快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过现在大家似乎都麻木了,已经懒得对这些发表看法了。”话虽如此,面对似乎永无止息的定向增发,基金经理们并不仅仅是麻木忍耐。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不少基金公司都收紧了参与定向增发的口子,在考察上市公司募资投向上严格把关。同时,尽管基金经理们面对一些有“圈钱”之嫌的融资计划,维权意识有所减弱,但他们在急需资金投产的上市公司面前,也还是尽量利用手中的砝码,要求更多盈利空间。

  这位人士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方面可能是这两年公募基金的话语权下降,另一方面,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基金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非常少,即使一些公司被多只基金集体持有,那也只是在流通盘中占了优势,在上市公司全部的股权中占比并不大。在这种形势下,基金很难主动参与上市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维权就更难。

  “经济形势不好,有些企业非常缺钱。”一位投资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士在谈到上市公司的融资事项时,这样认为。他表示,有些上市公司在眼下的市场环境中还要抛出增发计划,确实是无奈之举,此时的发行定价显然不会太高。

  该位人士表示,由于今年再融资事项很多,很多公司也会注意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常常到基金公司路演,而在这个过程中,基金经理可以谈谈价格,要求一定的业绩承诺。此外,他还指出,直接参与定向增发时,基金经理们把关都很严格,选择的都是传统制造类的上市公司,募资投向的是真实的产能扩张项目。至于那些新兴产业或新型商业模式下的上市公司,考虑到这些行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风险较高,他们很少参与。

  不过,说归说,类似的事情发生多了,基金经理也有“无力”之感。一位基金公司投研高层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就发出感叹:“现在跟2003年2005年时的熊市时期相比,基金面对一些公司‘圈钱’时的主动维权意识似乎在减弱,以前还发生过公募基金联合起来抗议上市银行巨额再融资的事情,现在都无声无息了。”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占上市公司再融资主流的定向增发,今年以来截至10月14日,一共实施138起,实际募集资金351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定向增发的数量和融资金额分别增长35.3%和53.4%。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公告了增发预案(包括公开增发在内)而尚未实施的再融资事项一共263起,如果剔除未获通过以及停止实施的案例,这些上市公司的计划募资金额高达约5888亿元。而今年7月以来,仅三个多月的时间,不包括可转债等在内,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已有109起,数量相当于前两个季度总和的七成。

  “今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确非常频繁”,这已成为许多基金经理的共识。但与牛市时相比,今年参与定向增发不见得是稳扎稳打的赚钱买卖,有时候还会成为风险来源。

  再融资密集来袭,对于今年本来就十分低迷的市场来说,更是难以承受之重。

  基金维权显现“肌无力”

  对一些公司的“圈钱”之嫌,确实有基金经理十分反感。一位股票基金经理表示:“我们并不反对优质公司的融资,反对的是非市场化的公司一味强行融资,这是要害所在。”

  “最终还是要看项目的具体情况。如果募资投向的项目的确有吸引力,对公司竞争力提升有帮助,而且能切实带来盈利增长,在合理的价格下我们还是会参与。”这是一位基金经理的总结。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基金公司股票池中的股票往往都是经过了严格筛选的上市公司,诚信度不错,基金经理们碰到的恶意融资情况较少。当然,他们也非常留意,一旦有风吹草动,若觉得再融资价格与募资项目不尽如人意时,就会“以脚投票”,尽早在消息公布之前就抛售离场。

  参与定增各有“淘金术”

  “企业最明智的做法是高位融资,低位回购。但一方面可能由于资金有缺口,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判断力也有限,所以能够做到高位融资、低位回购的上市公司不多。”该位人士说。

  有基金经理列举两家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其中一家公司于今年3月提出了定向增发预案,增发底价约为7.19元/股,发行不超过1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在百亿元左右,拟投向27个项目。然而,由于随后股价持续走低,今年7月,该公司不得不将发行底价下调了15%。但疲弱的股价走势最终使该公司放弃定向增发方案,改为配股。另一家公司则在今年6月推出了定向增发预案,准备募集110亿元左右,拟投向一些机组和检修项目等,当时的增发底价是6.06元/股。但“悲催”的是,随后公司股价大幅走低,使再融资计划面临尴尬境地。为此,9月17日,该公司公布了新的定向增发方案,拟向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发行价调低为不低于4.4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也相应有所下调。

  上市公司严重的资金饥渴,主要缘于今年紧缩的信贷环境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信心不足。不过,对此,基金经理们也有一定的分歧。有一位基金公司投资部总经理认为,A股市场中,制造业公司在数量上依然占据主流,这些公司要保持盈利增长,就必须不断进行产能扩张,因此他们会有持续的融资需求。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完成之前,这一情况难以改变。而另一位对宏观市场研究较深的基金经理则表示,流动性问题只是表象,流动性来得快也去得快。就证券市场来说,现在的流动性紧张,关键是信心不足而导致的需求萎缩。这一特征连带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进程。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就后一家公司而言,新的增发价格可能已经是公司的底线了,因为在此之前,该公司高管曾以远高于这一价格的水平在二级市场增持过公司股票,以示信心。此外,公司与国外龙头企业相比,成长性更加突出,而且,即使考虑到增发摊薄因素,目前公司的估值也堪称历史低位。

  本报记者 田露 上海报道

  他表示,三一重工在H股上市,因为市况不好就暂停发行,这是真正市场化的行为,因为牺牲溢价最终会损害原有股东的利益。但在A股市场,一些公司的融资行为还不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如果不顾市场形势,不顾公司真正的价值,在股市低迷时强行融资,这就是难以理解的僵化行为。我们应该坚持用市场化的方向来引导融资,包括IPO和再融资。

  IC图片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了解,在部分基金经理的眼中,今年有些上市公司的增发计划定价压得非常低,发行价折算下来几乎逼近每股净资产,这在以往年份是不多见的,可见其背后的资金压力很大。

  一位基金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他们公司参与新股认购和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情况很少。不过,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他谈到了三种值得警惕的再融资情形:一是使原有股东权益发生大幅摊薄的项目,二是投资于非主业的项目,三是一下子圈很多钱,金额大得令人感觉要兑现项目承诺,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的项目。

  “一是在二级市场上把握定向增发所带来的机会。以前,我们认为,公司的股价只要跌破了增发价格,那就是获得支撑了,但现在即使“破发”了,还要打个八折,即如果定向增发价是10元,那么二级市场上股价跌到8元时,我们才觉得差不多了,值得买入了。二是在直接参与定向增发时,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往要求融资项目带来大约30%的年盈利增长,现在可能就会提高到50%了。”

  “再融资过程中肯定是上市公司掌握着主导地位,基金有一定的博弈空间,可以谈一谈价,但空间不大。上市公司如果联合了一两家其他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将你排斥在外了。”有一位基金经理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一些 公司 融资 行为 还不

上一篇:但是这只是在向正常状态回归 下一篇:总流通股本为17747亿股;深市拥有上市公司1372家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投诉: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