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东海举办的“全国地方金融第十五次论坛”上,针对目前中小银行的发展困境,光大银行(601818)董事长唐双宁认为,必须首先破解“存款难”。而江苏银行副行长朱达书则建议,当下,中小银行应加快经营转型,逐步改变对公信贷业务“一业独大”和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发展模式。
中小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机构网点少,吸储能力明显弱于大型银行,去年2月份以来,连续20个月负利率,加剧了中小银行的“存款难”。今年,一些中小银行存款甚至出现负增长。
“存款难”之下,“存贷比难”和“流动性难”接踵而至,中小银行的存贷比长期高于大型银行,季末存贷比普遍高于70%,逼近监管红线,导致中小银行缺乏机动头寸,资金链越来越紧。
不仅如此,“资本补充难”、“风险管控难”也是中小银行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小银行主要依赖资产扩张带动负债和各项业务的发展,随着监管要求不断提升,资本补充正在成为中小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由“存款难”引发的诸多难题,也直接导致中小银行“效益提升难”。唐双宁称,为了应对“六难”,不少中小银行正采取徘徊于违规边缘的“五瞒”加以应对,即“瞒存款大战”、“瞒理财乱象”、“瞒信贷腾挪”、“瞒结算违规”、“瞒财务违规”。
愈演愈烈的揽储大战自不消说,在流动性日益趋紧的环境下,代客理财很大程度上也成为银行揽存和满足存贷比考核的工具,超高利率、超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相当多的理财产品在规模、期限、利率上与标的物不相匹配,这无疑将加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同时,一些银行将本应在信贷科目反映的资产移出,通过“技术处理”满足存贷比监管要求,或者利用监管“盲点”和监管滞后,将信贷资产在金融机构之间腾挪,还有不少银行将信贷产品包装成理财产品,再以投资名义直接持有,理财俨然成为银行的“第二信贷”。
为保留月末、季末存款规模,一些银行违反结算规定,对大额资金汇划采取压票、退票、延迟付款等手段。存款大战、理财大战等各类违规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中小银行生存环境的困顿以及内部日渐扭曲的费用和激励政策方面的问题。
为此,苏南某城商行负责人表示,“五瞒”做法实属无奈之举,要化解“六难”还需政策“松绑”,政策在操作层面上应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
但在目前情况下,中小银行该如何应对?江苏银行副行长朱达书建议,加快经营转型,做强资产业务、做优负债业务、做大中间业务、做好新兴业务,逐步改变对公信贷业务“一业独大”和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发展模式,推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