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美联储联合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共同宣布,将美元流动性互换利率下调50个基点,以此作为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回应。除联手下调美元互换利率之外,六大央行还同意达成临时性的双边互换协议,从而能令其以任何货币来提供融资。
此番发达经济体抱团取暖之举,事实上已明确释放出一个信号:一个“掠夺性贬值”的货币集团已然成立。这个货币集团的成立目的,就是通过“彼此互助”走出危机。这个货币集团的操作路径,就是通过“低成本、近乎无条件的货币双边互换”,使各央行大幅增加储备,从而进行新一轮更大规模的信用扩张。简言之,即是一个由发达经济体组成的货币集团,将通过联动性的、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货币的联动贬值,以提升各自的贸易竞争力。
发达经济体此举实质为“掠夺性贬值”,掠夺的对象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掠夺的路径是通过发达经济体货币的联动贬值,改善其自身贸易竞争力,但却损害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
不可小觑发达经济体货币集团的已然形成,将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因为此番参加联合行动的发达经济体,仅美元和欧元就占全球储备货币的60%以上,六大货币的总和更是占到全球储备货币的85%左右。而这六大货币联动实施扩张政策的话,不仅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持外汇储备的购买力大幅缩水,更意味着由此引发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进入新一轮的大幅上涨通道,而这两者均难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承受。
但是,货币之间的竞争,从来不是“零和游戏”,其结果要么是“双赢”,要么是“双输”。基于实体经济竞争力而展开的有序货币竞争,其结果往往是“双赢”,而非基于实体经济竞争力而展开的无序货币竞争,其结果则往往是“双输”。此番已然形成的发达经济体货币集团,在欧债尚未形成根本解决路径、以及美债结构性的矛盾仍在强化之际,仓促以六家央行联动的名义释放流动性,其结果虽可解欧美债务危机短期之困,但却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更重要的是此举亦无法解决发达经济体自身的长期结构性困境——因为,当发达经济体货币集团启动“掠夺性贬值”,所造成的风险溢出超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承受临界点时,被掠夺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必然会产生新的对抗“货币掠夺”的货币集团,而新的货币集团亦必将会采取“追随战略”,在强化货币集团内部的货币协同和贸易合作的同时,追随发达经济体货币集团“廉价货币”的步伐。而其最终结果则必将是,全球经济陷入混乱之中,全球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必将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