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与法 > 正文

调查称公民个人信息频遭倒卖 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2011-12-02 00:31: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我是做装修的,想要北京朝阳区新楼盘的业主资料,你们有吗?”“没问题,我手里有北京今年200多个新交工楼盘的业主资料,货真价实,你要哪个楼盘的……”在一家信息买卖网站里,记者假冒装修公司加入了一个Q...

    “我是做装修的,想要北京朝阳区新楼盘的业主资料,你们有吗?”“没问题,我手里有北京今年200多个新交工楼盘的业主资料,货真价实,你要哪个楼盘的……”在一家信息买卖网站里,记者假冒装修公司加入了一个QQ群,和一名卖家搭上了话。而类似的交易每天都在发生,数以千万计的公民个人信息被来回倒卖,最后落到想要利用它们的买家手里。
    最近,本市破获数起公民个人信息买卖案件,被称为“QQ联盟”的信息倒卖QQ群也随之浮出水面,其中的秘密交易数量之巨大、从业人员之繁多令人瞠目。记者暗访发现,虽然已经明确涉嫌违法犯罪,但是很多网站和QQ联盟依然非常活跃,只要加入进去,这里应有尽有,如同逛超市,各种信息被详细分类,按内容和质量论价。

    买信息如逛超市

    “你要哪个楼盘的业主名单?”

    在网上求购公民个人信息比记者预想的要容易得多,百度搜索“求购业主信息”,可搜到不少网页,分布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贴吧和论坛里,记者进入一个“全国业主资料”的帖子,发现分类极其详细,包括全国各省市;进入“北京市业主资料”,里面又列出了各区县,并称这是“最新北京市各区县业主资料,内容包括:建筑类别、类型、地址、开发商、物业管理、开盘时间、入住时间、户型、房号、面积、朝向、价格、户主电话、姓名、户籍原住地、是否入住”,联系方式是一个QQ群号。

    记者加入了这个QQ群,自称做装修的,问“谁有北京朝阳区新入住楼盘的业主资料”,不一会,有人答话说他“手里有北京今年200多个新交工楼盘所有的业主资料”,记者问:“信息准确吗?”他回答:“准确率在98%以上。”看记者有点犹豫,这个卖家表示:“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先验货,你说你要哪个楼盘?”记者随口说“华腾园”。不一会,卖家给记者发过来一个信息截图,上面是大约10多个华腾园的业主资料,包括业主的姓名、面积、朝向、户型、手机号(有遮盖),甚至还有业主的原户籍所在地,确实不像是假的。

    记者问:“什么价格?”卖家说:“1个楼盘200元,2个楼盘360元,3个楼盘450元,5个楼盘600元,10个楼盘800元。越多越优惠。”“每个楼盘有多少业主资料?”“别墅一个楼盘150-800户左右,普通住宅一般700-4500户左右。”当记者表示能不能再便宜点,卖家说:“你第一次买信息吧?都是这个价,不信你问问别人。而且你得先把钱打到我账号里,我把资料发你邮箱。”记者随后又找到了一个卖家,说得基本和头一个相同,看来他们还真有“行规”和固定的“行情”。

    除了业主资料,其他各种信息在网上也是应有尽有,在一家网站,记者看到个人信息被细分成“白领名录”、“股民信息”、“车主名录”、“电视购物名录”、“高端名录”、“老板手机号码”等多类,其中更包括“手机高端用户”、“高尔夫会员名单”、“银行高管名录”、“CEO培训班名录”、“北京各高档俱乐部会员资料”等,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名录等。

    千万条信息刚起步

    卖家数据库有搜索功能,

    侦查员竟然一下就查到自家地址

    暗访中,记者发现,卖家手中信息量惊人。以那个卖北京业主资料的卖家为例,他自称手中有200多个北京今年新交工楼盘的资料,以平均每个楼盘1000户计算,仅这一项,他手中就掌握着20多万业主资料,而很多卖家实际上绝不仅收集某一方面信息资料,而是分类细化,种类繁多。最近丰台警方抓获了一个通过QQ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他手头就掌握着1000多万条信息。
    侦破此案的侦查员透露,他们在一家信息咨询公司老板赵某的电脑里发现了一个可疑的数据库,里面密密麻麻全是个人信息,有1000多万条。赵某供认他两年来靠买卖这些信息赚钱,为了便于管理这些数据,他专门制作了数据库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能够根据客户的资料需求更加方便、快捷地筛选出不同类别的数据,数据库还有搜索功能,侦查员把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进去,居然马上就查到了自己的住址、机动车等相关信息。

    而这些信息是哪里搞来的呢?赵某表示,来源还是QQ群和网络,“交易也全部通过网络完成,双方不会有任何接触。”1000万条信息看似数量庞大,在他们这些从业者眼里只是“小菜一碟”,赵某手里有套信息是1000多万个北京移动的号码,“我花800元买来的。”然后他在QQ群里寻找客户,把这些信息再卖出去,“这些手机信息是按照话费的高低排列顺序的,话费高说明机主消费能力比较强,发广告的人愿意找这样的客户。一般情况下,我一两百元卖出去几万条到十万条。”

    二道贩子发了家

    赵某倒卖两年信息后,赚的钱买了辆别克君越

    在“QQ联盟”里,有无数个像赵某这样的“信息二道贩子”,这成了不少人的“生财之道”。由于几乎没有门槛,从业者越来越多,产业链也越来越庞大,“他们是这个产业的低端链条,但也是信息倒卖的主要渠道。”丰台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侯继男告诉记者。

    进行这种秘密交易的QQ群到底有多少?“数量肯定非常庞大,目前暴露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侯继男表示,在丰台检察院最近批捕的一起倒卖个人信息串案中,“信息二道贩子”赵家学(化名)归案后,警方对他电脑硬盘的数据进行了恢复,通过缴获的QQ记录,警方对该案的全部涉案QQ号进行侦查,发现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QQ群10个,累计群内网民1365人,人数最多的群有500名成员,人数最少的群也有59人。通过对群内个人发帖的分析,警方初步确定活跃群6个,涉及63个号码60人,经过技术手段查获26个地址在北京的QQ号。随后,警方展开了全市范围抓捕,抓获犯罪嫌疑人25名。

    仅仅一个“信息二道贩子”联系的QQ群的“同行”就达到了1300多人,“人员非常庞杂,从抓获的嫌疑人来看,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工作就靠这个挣钱,而且很多人确实赚到钱,听到朋友、老乡靠这个挣钱之后,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种行为触犯了刑法,被抓的时候非常诧异。”侯继男告诉记者。

    被抓获的信息咨询公司老板赵某倒卖信息两年,赚的钱买了一辆别克君越轿车。他表示,赚钱的方法非常简单,最初,他按照一个网友教的方法试着从一个QQ群中花100元买入1000条个人信息,然后毫不费力地就将这1000条信息以200元的价格卖给了另一个群里的买家。此后,他有时间就泡在网上,不断从网友手中购买信息,通常情况下,赵某会以几分至两毛一条的低价收购信息,然后再以赚取五分至一毛的差价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而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赵家学是为了在老家娶亲置办彩礼,经人“指点”干上了这个。他总共干了一个多月,出售了个人信息20多万条,共赚1万多元,远高于一般打工工资。

    最暴利的最危险

    调查公司将他的信息给仇家后,他被杀死在家门口

    侯继男告诉记者,在丰台检察院这次批捕的倒卖信息串案中,有几名犯罪嫌疑人就是买家。其中有两个人就职于北京一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他们为推销该公司销售的邮票、纪念币、收藏品而买信息。自2011年5月初开始,他们通过网络买到3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雇用专人,利用打电话推销产品的方式,销售出10万余元的商品,从中获利1万余元。“他们就在QQ群里专门收集有收藏习惯的人的信息,这些人是他们的潜在客户群。”

    “还有一个买家是卖假冒伪劣化妆品的,他从网上买到了很多和美容有关的个人信息,打电话推销化妆品,短短几个月获利15万余元。”花钱买来的信息带来的是暴利,所以买家才趋之若鹜。“这些买家购买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发广告,作房地产、培训、会议行业的人需要得最多。”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买家,他们是最暴利也是最危险的一群人,那就是调查公司。

    朝阳法院今年审理了一起多家调查公司买卖个人信息案件,调查公司专属的“QQ联盟”也浮出水面。办案人员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表示,做调查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来源问题,而调查公司据以获得个人电话、户籍、车辆、出入境、银行存款等信息的途径也是网上QQ群,他们的QQ联盟包括‘中国调查公司’、‘私家侦探联盟’、‘调查一部’、‘调查二部’、‘248信息资源’等20多个群。这些群里的成员由全国各地的私家侦探组成,这些人掌握各种信息资源,通过QQ群建立联系,互买信息,从中牟利,成为个人信息传播的集散地。”

    据了解,涉案的5家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信息从事讨债和婚姻调查等活动,分别盈利20余万至60余万不等,一条信息一旦被利用,利润可能是成本的百倍甚至千倍,但是它也导致了可怕的后果。一名信息被泄露者就是因为调查公司将他的信息提供给了仇家,最终被杀死在自家门口。

    网络交易监管难

    交易依然活跃,从业者不断增加

    “这些QQ群里的秘密交易非常隐蔽,交易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买家和卖家素不相识,相隔千里,侦破起来有不小的难度。”丰台检察院的侯继男表示,从这个案件可以看出,目前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主体并非是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的垄断行业员工,通过QQ群,普通人很容易就可成为地下信息买卖市场的一员。信息买卖黑市已形成收集、加工、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地下产业链,该类犯罪具有规模庞大、获利迅速、利润丰厚等特点。“如果掐断这个网络交易平台,没有了市场和买家,泄密自然会减少,否则这条非法产业链会越来越猖狂。”

    侯继男表示,公安和网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这种情况,“很多包含信息买卖内容的网页一出现就被删除,一些QQ群也受到监控,但是总有新的层出不穷,很难完全删除干净。”所以,当记者在网上求购个人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交易的网页和QQ群,在这个隐秘的“黑市”里,交易仍然非常活跃,从业者也不断增加。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周汉华建议:“纵观世界各国,单独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已是大势所趋。”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香港今年收2.8万输入专才申请 2.6万宗申请获批
下一篇: 非法占用耕地超10亩 开发者将被司法处理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