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的净利润显示亏损超过1.42亿,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40.4%。今年1-9月,营业收入下滑14.21%至196亿,净利润下滑47.79%至8.976亿。而去年全年,长安汽车的利润增长超过80%,2009年这一比例更高达43倍。
对于利润的大幅降低,企业很快找到了原因—微车销量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九个月,长安汽车销量为1257154 辆,同比下降6.02%。而微车销量的下滑就达到24.95%(469647 辆),相比之下只占销售总量不到13%的自主品牌轿车就有18.03%的增幅(155816 辆)。微车优势的缩小也导致长安对其微车系的整合动作放缓,原计划于10月公布的对哈飞品牌的全新规划也被迫推迟到明年上半年。
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退出,使本来大热的“小车”受到冷遇,微车增长面临压力的并不是长安汽车一家的苦恼。今年1-9月,中国乘用车销售1053.78万辆,同比增长6.38%,各类别中仅微车出现下滑,整体跑输大市。在今年3/4时间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售738.84万辆,同比增长8.58%;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36.14万辆,同比增长14.9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111.40万辆,同比增长17.64%;交叉型乘用车(微车)销售167.40万辆,同比下降9.00%。
有分析报告指出,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轿车虽然销量同比增长18.03%,但主要来自奔奔迷你,产品结构有下滑的态势。中金公司8月份的研报指出,长安汽车本部的微客业务受政策退出及行业竞争加剧拖累,短期销售很难有明显起色,同时自主品牌轿车业务产品结构低端化,成本及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进入Blue时代
240万辆—是徐留平今年为长安汽车定下的销售目标,然而至今只有52%的完成率似乎预示着达标的困难,看来还必须指望合资品牌在剩下的三个月里有更出色的表现。在过去的9个月里,长安福特马自达销量达到302015辆,长安铃木也有169907辆的进账,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增长。
尽管目前新合资公司长安PSA尚未有作品问世,但合资公司未来将向中国导入DS系列产品并推出合资公司特有的品牌,无疑使长安汽车手中的筹码增加了不少。合资公司也为长安汽车带来了一期20万辆汽车和20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加上长安福特新工厂投产及新一代福克斯的导入,明年长安汽车合资公司的表现让人期待,也有望拉动销量及盈利增长。
在自主品牌轿车方面,为提升形象,企业致力于打造基于长安汽车全新C平台的轿车逸动,这款车在9月举行的第64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上完成了全球首发,这也是长安汽车首次出现在这类国际A级车展的舞台上。
历时三年研发的逸动可谓长安汽车汇集全球造车智慧的首款战略车型,在设计上,整车造型采用的是长安意大利设计中心的锋锐设计理念,内饰风格则融合了意大利中心的时尚、日本中心的精致和中国中心的大气等元素。在动力上,它搭载了长安最新的“Blue Core ”动力总成系列中的1.6L自燃吸气和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升功率达到81KW,二氧化碳排放≤120g/Km.
“Blue Core”是长安汽车即将推出的全新动力(310328,基金吧)品牌,包括先进内燃机技术、应用混合动力、发展燃料电池及零排放清洁能源技术的动力技术发展路径,也涵盖了与动力配合的AT、CVT、DCT、STT等先进的动力传动技术。目前已率先进入Blue时代的有大众(“Blue Motion”)、奔驰(“Blue Efficiency”)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长安汽车的“BlueCore”动力品牌战略预计在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徐留平表示:“节能、环保技术是长安核心的核心、重点的重点,长安正在研发新型发动机、新型节能环保整车及纯电动汽车,可让平均油耗在五年之内降低30%,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
目前,在重庆两江新区鱼嘴基地,长安正在打造国内最大的绿色小排量发动机基地,预计全部投产之后总产能将达到2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