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10年,是中国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农村和农业劳动力需求急剧萎缩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挤出;农村青年向城镇的转移就业供给压力很大;供给劳动力的知识水平逐步提高,与产业的不适应性之间产生结构性矛盾;工业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逐步下降;一些劳动力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向东南亚和非洲转移;服务业和小企业的发展因发展模式和体制方面的原因,需求前景不十分明朗。未来10年,劳动力就业问题,从供给规模太大的矛盾转向了结构错位的矛盾,从以供给为主要方面的矛盾转向了以需求为主要方面的矛盾。
鼓励创业、发展小企业、扩大就业的调整和改革充满阻力。虽然就业形势、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可以搞清楚,也不乏可行的方案,但是,总体上单纯以大、高、新、工为重点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县市地方以GDP和财政收入为主的发展取向,大资本、大工业、大企业、大项目为主的发展观念、思路和模式,能不能调整?税费和罚款等背后深层次的行政事业及财政税收(包括行政和事业机构的成本,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等)体制阻力很大,能不能彻底改革和理顺?金融垄断体制的改革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能给个体、微型和小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融资环境吗?行政方面,准入能不能放宽,行政监管机构能不能精简,服务体系能不能形成,监督管理能不能做到搞活与规范相统一,并以搞活为先和为重?产权、司法和社会环境方面,能提供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认证、仲裁、诉讼、执行,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吗?这些都是阻力,到底会怎么样,是一个未知数。
-
萧条可能带来的影响。我认为,这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科学宏观调控观和科学调控模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首先是活跃的创业,较为充分的就业,特别是青年人的充分就业,人民富裕,才能安居乐业。失业率很高的社会,没有活力,收入差距会扩大,难以稳定。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核心应当是以就业为本的发展模式,再就是考虑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等。就业是社会保障的来源,失业率越高,社会保障的费源基础越薄弱,社会保障的支出会越大。需要建设一个鼓励创业和有活力的积极的和谐社会,而不是主要由政府支付成本买稳定的消极的和谐社会。一个国家鼓励创业和主动工作非常重要,不能走拉美、欧洲一些国家重福利而生产力和财政难以支持、竞争力受到影响的模式。
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鼓励及实现创业。个体、微型和小企业的发展,充分的就业,人民的富裕,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社会的安宁,政局的稳定,全系于此。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