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2.5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在内的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2.5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性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2.5监测工作还有一定难度。
为配合新标准的实施,“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确保在标准全国生效时实现各地有能力开展PM2.5等新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
需要区域联防联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M2.5具有长距离传输的特性,城市中的PM2.5污染会更多来自区域范围的污染扩散,PM10则主要来自本地的污染源。
以北京为例,尽管从1998年开始到现在,北京实施了十六阶段的大气治理措施,但是空气质量并未有质的改进。
绿色和平的研究指出,“原因在于除了本地工厂、交通和居民等污染源向大气排放出的空气污染物外,外地输送过来的空气污染物也会对北京本地的大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单单只是针对北京市进行大气治理,无法解决区域性污染传输的问题。”
根据中山大学教授陈尊裕等人所做的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研究表明,北京大气污染气溶胶颗粒物的排放源可远距离追溯到北京南部周边污染相对较重的河北、山东及天津等地更大尺度空间范围。
同样的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也出现在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绿色和平负责人认为,大气是流动的,单靠某一个城市单打独斗,很难独善其身。奥运会留给北京空气污染治理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进行区域的联防联控。比如,临近北京的河北、天津等地,污染源多,排放量大,污染物很容易被输送到北京。奥运期间,北京周边省市也和北京一样执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这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据了解,目前环保部正在制定《三区九群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规划的主要思路就是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区域大气联防联控的经验,通过区域联合控制达到整体的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