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12月1日在京正式揭开面纱。
尽管是中国涉海省份中最后一个获得国家战略支持,河北依旧难掩兴奋。“全省人民欢欣鼓舞!”新晋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形容。
在这份厚达47页的《规划》中,中央不仅在土地、产业、人才和对外开放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支持政策,亦布局了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中央还允许河北沿海地区在若干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在曹妃甸等新区积极探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滩涂和盐碱荒地利用方面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变市民方面率先探索。
“《规划》含金量很高!”赵勇说,“尽管在沿海10个省份里,我们的《规划》来得晚了一些,但是这正好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赵勇认为,河北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来实践。“因此,这也许变成了我们区别于其他省的一大优势。”
京津冀合作将迈上新台阶
未来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共生经济”
“出台《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可以说是完善整个中国沿海地区战略规划的需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表示,促进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北全省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带动全省发展的增长区域,而且关系到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沿海发展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纷扰已久的京津冀合作,毫无意外的出现在《规划》中——中央给河北沿海的定位之一就是“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诚如赵勇一再提及的那样,河北沿海的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比邻京津,可以便捷地从京津获取先进生产要素。
赵勇认为,河北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共生经济”:空间共生——这一区域跟京津是相互融合、错位发展的,既可以借京津之力,又可以跟京津之间形成不同的发展特点,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环境共生——同处环境脆弱的渤海,不仅不能破坏环境,相反要通过推进绿色增长,使这个区域真正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产业共生——重点发展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循环经济,使产业上下游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于未来京津冀合作,河北除了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对接外,赵勇所提到的大都是服务业——建设若干个都市农业的基地提供农副产品供应服务,在北京周边建立7个大型养老服务基地,吸引一些北京人过去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