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抓住第三次经济全球化的弯道超车机会
记者:中国加入WTO十年。这十年,对中国与世界来说都不寻常。其中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恰逢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近三年,世界经济与金融风暴突起,市场振荡幅度明显加大。因此,我们今天来谈中国入世问题,如果只限于这十年,恐怕是看不清楚它的意义和挑战的。
-
、生态环境保护、劳工权利、透明度等非经济指标的衡量。
对外贸易不仅要有贸易条件、出口市场多元化等经济类指标,还要有出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进口对当地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评估等。这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和增强科学发展软实力的新要求。
二是合理控制加工贸易顺差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未来五年内,一是要力争将加工贸易顺差保持在2010年3000亿美元的规模不再继续增长。二是要积极采取“存量扎根、增量升级、散养入圈、向西转移”等方式,加快其结构调整。三是利用成本上升的倒逼机制,把国际工序分工的末道环节升级为前道环节,把国际差异化分工的低端结构提升到中高端结构,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组装车间或销售基地转型为研究与开发中心、培训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以及公司总部基地。四是大力鼓励本地企业通过国际合作逐步成长为加工贸易体系的主体。五是通过“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企业把加工贸易生产体系的一些工序或环节扩展延伸到境外,形成中国自主的加工贸易生产体系。
三是统筹协调稳妥推进顺差的对外转移。要从战略上筹划长期对外投资的区域和全球布局,分别策划银行“走出去”、人民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加工组装能力“走出去”、营销网络“走出去”、研发设计中心“走出去”等战略推动,实现顺差的对外转移。
同时,也要重视研究制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战略性投资的规划,尤其是要探索“共享发展”的南南贸易和投资合作模式,要用事实来证明,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模式与老殖民主义有着本质性区别。然而,在最近去印尼的实地考察中,发现我国的对外投资仍过度重视煤炭、油气、木材、棕榈油的投资开发和进口,对当地发展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心不够。而印度对印尼的直接投资,却采取了当地投资、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模式,既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和税收,也占有了当地市场。中印投资和贸易模式在当地形成了对比。
四是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是要真正做到“藏汇于民”,逐步放松放宽外汇管制,加快实现国家外汇资源持有主体的多元化。二是要转变外汇管制的观念和思路,把全方位监管体系转变为风险管理体系,从管制转变为建立防范资本和货币风险的“防火墙”机制,抵御短期资本大量流出可能带来的金融冲击和风险。三是要改革结售汇制度,在逐步实现结售汇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同时,重点构建离岸人民币和短期资本流动的统计、数据跟踪和预警体系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出口收汇核销单管理将取消 _
下一篇:对话范剑平:在格局大调整中迎接挑战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