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优势在慢慢减弱,黄发静这个链条上的华人经销商在不断减少。开始,订单基本来自海外的华人华侨。目前,在黄发静的客户群里,这个群体基本消失了。
“现在制造领域民营企业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然而,如此艰辛的现状,在黄发静认为,跟入世没有任何关系,“入世利大于弊毋庸置疑,如果没有加入WTO组织,诸如之前欧盟CR法规不公平条例,你连抗争的机会都没有。”
- 不断面临挑战(原材料、人力、汇率),日丰是如何应对的?完成企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黄发静: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我们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急剧萎缩。当然长三角和珠三角所遇到的困难是不同的。珠三角外资和港资的企业比较多,金融危机来了,很多的企业老板都离开了,导致了一些企业关闭,外来务工人员失业。而浙江的特征是草根经济,因此所遇到的困难与珠三角地区不同。
我们日丰公司当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众多企业一起作出承诺,保证在一年内不裁员不减薪,我们做到了。当然在美国、在欧洲及日本的打火机市场还没有完全复苏,这是外在的困难。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的大幅度提升、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融资难、税赋重等等,在这几年集中发生。
所谓的应对困难本身就是企业家应有的能耐与责任,具体怎么应对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而所谓转型升级我是比较看重升级,而不懂转型。我也问过很多经济专家,问他们“转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都得不到一个清晰明确的解释。有人把转型理解为转行或者转移,这我就太认同。打火机不做,皮鞋不做,服装不做,大家都去做IT产品,大家都去做房地产,大家都到西部开煤矿,这就不好了。我所理解的转型升级正确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21世纪》:当下政府和企业应如何携手,让中小企业度过危机?
黄发静:企业要突围。这么多困难像个包围圈。政府不能代替企业,但政府可以支持企业突围,当前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提供好的政策和营造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