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伴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即将落地,将加速这一无形的网络从多点开花向星火燎原势头迈进。业内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十二五”规划呼之欲出
- 上涨7.18%等。
各地物联网之“花”相继盛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如上海物联网产业自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已率先步入千亿级城市行列。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目前上海物联网产业企业超过300家,在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公共管理领域,已建成一批广覆盖、高效率、智能化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为城市交通和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此外,上海正牵头推进我国无线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机场电子围界核心技术已纳入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并成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的参考技术,目前正在向民航总局申报行业标准。
与此同时,重庆市自提出到2015年要完成物联网产业投资390亿元、产出突破1500亿元目标后,今年也取得初步成效。不仅有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中国物联网基地和产业发展联盟纷纷落户,还有八个物联网项目获得2011年国家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1400万元。
另外,福建省提出到2012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重点建设一个物联网产业集群、两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九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报告显示,发展物联网产业需要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国内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重点城市基本都是信息产业强市。因此,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
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赛迪顾问预计,未来还将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纷纷投身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
物联网应用将加速“落地”
据专家介绍,物联网通常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第一层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等神经末梢,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第二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所获信息;第三层则与各行业需求结合,实现智能应用。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呈现出电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等环节迅速聚合联动之势,物联网产业链条已经初步形成,其中的许多细分领域也将蕴含巨大商机。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成为市场最为关注的领域,也已成为物联网市场中最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在证照防伪中占45.2%、电子支付中占24.9%、出入控制中占15.9%、仓储物流中占6.4%、物流追踪等其他方面占7.6%。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无疑具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但它从起步、成长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尚需一个长期的培育。从目前来看,感知层面的技术、网络设备企业将提前分享市场增长收益。”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R FID产业规模快速增长,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42 .8%,业内预计2011年有望达到160亿元。
受益于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季秦川认为,物联网将走下“云层”并加快“落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医疗护理、食品溯源、平安家居等,为百姓生活带来便利。
季秦川同时表示,从2011-2015年市场容积变化趋势来看,R FID、智能芯片将成为物联网产业中重点发展的细分行业,这一部分也是上市的重点领域。资本市场未来将至少存在50-60家物联网上市企业,从目前的23家概念企业来看,2013-2015年将是我国物联网企业上市集中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药双雄重组在望 华夏系集体踏空 _
下一篇:面对震荡 别做“惊弓之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