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快讯 > 正文

郭树清六载践行 证券监管再谱新篇
2011-11-11 12:50:46   来源:   评论:0 点击:

郭树清六载践行 证券监管再谱新篇 的272.66%。  郭树清观点摘录  “监管很重要,但仅仅强调监管是不够的,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全国城市规划和...

郭树清六载践行 证券监管再谱新篇

的272.66%。

  郭树清观点摘录

  “监管很重要,但仅仅强调监管是不够的,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是最重要的。”

  “全国城市规划和建设随意性很大,相当一大部分GDP靠拆迁。我发明了一个新词,叫‘拆毁性建设’。这种马路反复修,房屋不断拆迁等创造的增加值,都要计入建筑业,计入GDP,但实际财富和国民福利并没有增加。”

  “中国有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如果要恢复到欧美国家那样的生态环境,可能要花费超过这个数额十倍的代价。光看物质产品生产、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资产积累,中国确实在高速发展,但其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还没有缩小,生态环境更是严重透支。”

  “中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增长停滞的问题。但是会出现人口、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将来不仅难以为继,而且会陷入困境。另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就是教育,也就是人力资本的不足,劳动力很多,创造性人才很少,当你走到领先位置时,你走不下去,不得不退居二流。日本就是如此。”

  学者本色

  郭树清,一个被媒体经常提及的是他“学者型官员”的特点。尤其是对中国改革产生过重要影响。

  从公开资料显示,自1980年以来,他在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体制领域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包括合著、主编)10余部。曾两度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1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年届40的郭树清被提拔为国家体改委秘书长。1998年7月,他出任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调回北京,任央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

  郭树清在担任贵州省副省长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这两个职务时,都做出过重大政策决策。在贵州期间,郭树清主导了贵州的住房改革。2000年,他还主编了《贵州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一书。郭树清曾建议:“中央国家机关专户存储的售房款应当补贴给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实施前参加工作的无房职工和面积未达标的老职工,用于解决其住房分配不足问题。”

  郭树清推行的房改方案以1998年12月31日为时间点,将存量补贴(即以前的住房补贴)由暗补变为明补,1999年1月1日以后的工作的。实行增量补贴,根据工资基数比例发放。

  该方案作为全国第六种房改方案,得到建设部的重视。从1999年到2000年,全国约有20多个省份派人到贵州进行考察。

  另一个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就是在担任国家外汇局局长期间关于国家外汇的处置。

  时任国家外汇局局长的郭树清表示,中国增加外汇储备时,第一考虑安全性,第二是流动性,第三才是盈利性。另外,随着世界货币格局的变化,中国的储备货币比重会调整,但调整会考虑许多因素,外汇储备美元仍将占较大比重,调整也不会很频繁。

  临危受命

  把时间拉回到2005年年初,原建行董事长张恩照由于个人经济问题“东窗事发”,3月17日,郭树清被任命为建行党委书记,很多人用“临危受命”来形容他的履新。

  郭树清在上任伊始即表示:“一定不辜负国家、股东、广大客户和全行员工期望,与全行员工一起,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努力把建设银行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商业银行。”

  事实上,郭树清与建行的“缘分”不浅:2003年最后一天,当建行获得中央政府225亿美元外汇注资时,他是主管外汇的外汇管理局局长;2004年9月,当建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他是建行最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05年,建行正处于筹划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关键时期,市场对郭树清的期望是,是否能够化解此次建行人事危机,从而带动银行上市成功。此次国有银行改革更是被国务院领导称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役”。

  作为董事长,49岁的郭树清肩上的担子不轻。

  但是,据业内人士解读,郭树清实质性的压力更多来自于建行的“标本价值”。即中国的国有银行能否通过真正的董事会再造、大范围重组,进而实现公司结构的“良治”,而非仅仅停留于财务重组。

  “除20多年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外,225亿美元外汇储备注资建行,作为国家外汇局局长的郭树清对建行股改的每一步都非常熟悉,这也让他具备进入建行后很快开展工作的优势。”有人这样评价履新后的郭树清。

  建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认为,郭树清曾在国家计委、体改委担任领导职务,历任贵州省副省长、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具有较强的战略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他担任建行董事长,将对建行改革发展和国际化进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建行正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时期,决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建行股份制改造和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郭树清谈建设银行

  “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建设银行的改革在国有银行中一直走在前列。自国家2003年底注资以来,建设银行以实际行动让世人看到了股份制改造是动真格的,是富有成效的。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强调各项改革的整体协调推进,并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是基本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二是董事会及其专业委员会和监事会能够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发挥了作用。三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正在全行系统普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初步建立。四是初步建立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五是实现了组织机构改革的阶段目标。六是进一步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科学考核管理体制,推广关键业绩指标和经济资本约束等国际先进的管理工具。七是进一步加强财务核算和成本控制。八是继续深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九是激励约束机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如果不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像建行这样大规模的银行将来就不会有出路。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有沉重的思想观念包袱和资产负债包袱,有极其复杂混乱的内部外部关系,有各种各样的行政官僚制度惯性,这些问题不进行股改和上市是很难解决的。”

  大师真传

  中国社科院一位和郭树清相熟的学者对他的评价是,郭有比较强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学术素养,平时喜欢写、喜欢思考,不轻易附和盲从别人。

  深厚的学术功底、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自他的学习生涯和两位经济学大师的培养。

  1974年在内蒙古插队,四年之后,郭树清进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1988年中国社科院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于光远,专门研究比较社会主义体制。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家计委,转年8月,参加吴敬琏课题组。因此,他先后得到了两位大师的真传。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吴敬琏、周小川、楼继伟、李剑阁、郭树清等被称为“整体改革论者”。1988年5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设计》一书完成。书末的作者简介中这样描述,吴敬琏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经济学,周小川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发展经济学和国际经验比较,郭树清的研究方向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李剑阁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经济体制比较。

  郭树清正以宏观经济和经济体制比较研究见长,曾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人物。

  性格耿直、非常自信,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这是不少金融业内人士对郭树清的评价。而曾担任过国家体改委秘书长、贵州省副省长、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和建行董事长的经历,也让人们对这位“学者型官员”充满信心。

  现在,郭树清赴任证监会,肩负着加速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任,市场人士普遍预计,随着郭树清主政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有望继续推进。

  铁腕重典

  郭树清被认为是一个思辨型学者,学术功底了得,也是个务实的人。

  自来到建行后,郭树清旋即展现了他铁腕的一面,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媒体对此的解读是,经过了人事动荡,建行员工人心涣散,一盘散沙,值此乱世还需重典。

  履新伊始,郭树清就正式表态,正处于股改关键时期的建行迫切需要以铁的纪律和铁的规章制度强化问责。2005年5月23日,刚刚执掌建行董事长一职,郭树清就颁布一项内部文件《关于追究案件发生机构及其上级机构领导人员责任的规定》。

  按照这一规定,建行领导人员具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应当引咎辞职:一是辖内发生多起案件或重大违规问题;二是涉案金额巨大或损失严重的;三是案件性质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四是严重挫伤员工积极性的。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规定首开国有银行领导人问责的先河,也在整个建行系统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问责风暴”。由此引发建行湖南分行行长孙建成、山西分行行长梁富成等3个省级分行行长“引咎辞职”。

  此前,在郭树清担任董事长仅一月有余的4月下旬,建行就开展一项拉网式检查,重点是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监督制约,其中对不善管(领导班子软弱,战斗力不强)、不敢管(领导班子私心重,自身不正)、不能管(领导班子、管理水平、控制能力有限)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将进行调整、充实。

  有评论认为,郭树清这些举动是有意重塑国有商业银行形象,弥补“张恩照事件”给建行带来的受损的国际声誉,同时也是建行股改必经之路。

  郭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内部改革和管理比公开上市更为重要。半年多来,我只把20%的时间放在上市问题上,其余80%的时间都用来抓内部的各项工作。”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郭树清空降证监会 A股能否迎来春天
下一篇:尚福林九年操盘 资本市场十二嬗变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