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快讯 > 正文

中国券商出海屡败屡战 香港布局冲动不减
2011-11-20 00:18: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历史不会倒退,但却惊人相似。2011年10月31日,全球最大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经纪商之一 全球曼氏金融公司(MF Global)突然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已经拥有218年历史的公司由 以换股方式全面...

历史不会倒退,但却惊人相似。

2011年10月31日,全球最大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经纪商之一 全球曼氏金融公司(MF Global)突然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这家已经拥有218年历史的公司由 以换股方式全面收购贝尔斯登;一天后,中信证券宣布终止与贝尔斯登的所有协商工作。

最终,摩根大通换股价格确定为10美元/股,尚不足一年前中信计划参股价的十分之一。

和海外收购相比,国内券商对出海平台的搭建已布局经年。

香港成为当仁不让的选择。

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研究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已有23家内地券商获准赴港设立子公司;这些香港子公司主要经营证券经纪、期货经纪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亦有部分从事财务顾问及企业融资业务。

统计显示,2010年已经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等8家券商增资其香港子公司;而光大证券、长江证券等4家券商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申请也在2010年底获批。2011年4月至7月间,方正证券、财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和齐鲁证券亦先后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

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中资券商引发的高潮终于在2011年第四季度来临。

10月6日,中信证券H股登陆香港交易所。紧随其后的将是海通证券(600837.SH)。

作为中资券商的领军人物,上述两家券商不约而同地将H股上市的最终方向,瞄准世界一流投行。

中信证券公开材料显示,此番H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海外;其中约65%用于建立或择机收购海外研究平台与销售及交易网络。而海通证券的H股募集资金投向,同样包括在海外择机设立或收购证券相关机构,发展证券相关业务。

这和此前登陆港股的中资券商对比明显。

资料显示,目前在港上市中资券商还包括1993年借壳上市的申银万国(0218.HK);2010年7月IPO上市的国泰君安国际(1788.HK),以及同年11月,被海通证券收购的香港大福证券(0665.HK)。

“中资券商为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将国内盛行的 佣金战 带入了香港市场,也是目前中资券商在香港市场生存的无奈之举”,招商证券(香港)研究员于大林表示。

中信、海通的H股秀,无疑为内地券商的出海之旅提供了新的方向。

“内地券商纷纷选择H股上市,究其原因,除了丰富融资渠道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搭建一个国际平台,为日后其国际业务的发展奠定基础。”今年10月,毕马威公布了2011年度的《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对中资券商的H股冲动评点称。

但这些瞄准国际一流投行的雄心壮志,还需经历新一轮欧债危机的洗礼。

“目前国内券商的国际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券商还需要积极探索国际业务拓展战略,以立足于了解甚少、竞争激烈、空间更大的国际市场。”毕马威在报告中建议。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利空来袭A股反弹夭折 产业行情或持续
下一篇:皮海洲:股市是天堂的日子很短 地狱日子很长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