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或是观察者,我们无比关心美联储的一举一动,并在其举动之后连篇累牍地解读。但每每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了解她多少呢?我们中绝大部分人可能遗憾地承认,那层蒙于美联储之上的神秘面纱我们从未揭开。
是的,美联储在1913年诞生之时就被怀疑脱胎于杰基尔岛上的阴谋(1910年11月,一些银行家在J.P。摩根的授意下讨论成立中央银行的方案),而美联储成立以来历任主席皆是犹太人更加剧了民众的疑惑。
- 为核心的信用系统所替代。先是引入了货币掉期,接着是利率掉期,之后就是造成2008年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信用违约掉期。
在影子银行为核心的信用系统中,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动性被转换成了资本市场的市场流动性。而影子银行的核心特征是金融机构持有证券化贷款而非银行贷款,在信用市场而非零售存款市场筹集资金,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不是通过现金准备金来预防,而是通过证券化贷款为担保来预防。
但2007年7月资产抵押商业票据的率先崩盘,说明影子银行系统一样容易出现挤兑。
当次贷危机爆发后,尤其是紧随其后的大型金融机构陷入濒临破产的漩涡,美联储基于“不同寻常的危急时刻”突破法律的约束,超越其监管范围向贝尔斯登之类的公司提供贷款,继而将这些机构的“有毒资产”即住房抵押贷款挪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
2008年9月16日,美联储接管AIG的信用衍生品,换取该公司80%的股权。2009年3月,美联储重启定期资产担保证券借贷机制(TALF),以支持AAA级别的新证券借贷,接着启动抵押担保证券,进而启动市场上所冻结的存量证券。用佩里·梅林教授的话说,美联储实质上正做着雷曼兄弟和AIG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杠杆更低、利率更高而已。
就这样,美联储从2008年9月开始从为货币市场提供资金流动性,延伸到在资本市场上提供市场流动性,开始从最后贷款人向最后交易商蜕变。
当美联储从货币市场的拯救者向资本市场的交易者转变,不知道这样的角色错位是不是有点荒诞?
至于蜕变的后续影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读懂美联储:7本同题材的书
读完佩里·梅林的《新伦巴底街》一书,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可以说,这是笔者这两年来看到的最有见地的美联储题材的书籍。
不过,笔者也很坦诚地说,这本书近乎一本学术理论著作,需要细细研读方能读懂,最好能借助相关题材的书阅读。
按照笔者仍在进行中的阅读体验,可以结合以下七本书来读懂美联储。这七本书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出发,相信读完你会对美联储有个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的比较全方位的了解。
时间维度上有四本。《美联储50年风云》出自美联储内部人士斯蒂芬·艾西罗德之手,此书写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历任美联储主席是如何利用学识和自身个性影响美联储决策的。
《我们相信美联储——美联储的金融拯救之路》讲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在美国经济政策制定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读起来你会联想到这几年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诸多事情,也许你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
《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和《英美中央银行史》两本书,基本是按编年体的形式对美联储做了一个框架性的梳理,这样容易直观地了解美联储的诞生和变化。
空间维度上,《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是作者以一个基层操作者的眼光来看美联储的监管,从微观角度描述了美联储在执行银行监督管理方面的各种细节,一手资料丰富,读来感同身受。
揭秘视角上,《美联储的秘密》1952年出版,是研究“美联储之谜”的开山之作,首次披露了国际银行家于1907~1910年在佐治亚州的杰基尔岛召开的秘密会议。
以上多是关于美联储的历史研究与描述,还有一本《终结美联储》主要探讨了美联储是否应该存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东债3年期中标利率3.08% 受到市场空前热捧 _
下一篇:WTO十年:中国是更大的赢家 美国没有抓住机遇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