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费尽心思让旗下中嘉国际赴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如今又分文不要地舍弃,计划于本周五IPO上会的新荷花的实际控制人江云就做了这样一件令人称奇的事。中嘉国际被弃,也反映出新加坡“龙筹股”的尴尬境遇。
据新荷花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披露,该公司是一家中药饮片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江云,目前直接持有公司9.36%股权,并通过旗下国嘉投资持股43.51%,总计持有公司52.87%的股权。
新荷花筹划IPO之时,江云还曾控制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嘉国际。中嘉国际主营业务为化学药和中成药。按照国内IPO的规定,发行人业务应该独立,即发行人的业务应当独立于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不得有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新荷花与中嘉国际同属医药行业细分子行业中药行业,或有竞争和或有关联交易难以撇清。为此,江云做出了一个选择,即弃中嘉国际。
2010年1月,通过TOP LTD.持有中嘉国际37.58%股权的江云,与无关联交易的TOP LTD.第二大股东吴学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拟将所持TOP LTD.的全部股权以84.93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吴学丹。2010年8月16日,双方补签协议,江云无偿转让所持TOP LTD.全部股权。
江云为何放弃并无偿转让中嘉国际?投资潮分析师刘琳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资本市场普遍低迷,新加坡投资人对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中小型企业信心不足。
因此,中嘉国际股价受到影响,其市值并不高。江云虽然以无偿方式转让股权,但损失并不是不可接受。为使新荷花尽快上市,这些损失也是值得的。若新荷花上市成功,江云身家上亿元估计不在话下。
加之,吴学丹拟以人民币购汇或以自有外汇等方式支付上述股权转让对价存在审批难度,且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江云为了不延误新荷花上市,选择以无偿方式转让股权。
投资潮估计,吴学丹将来应该会在其他方面给予江云一定的补偿。资料显示,2010年1月,江云与吴学丹首次签署股权协议时,中嘉国际总市值为1380万新元;2011年6月,中嘉国际总市值大幅降至760万新元。
江云并不是放弃新加坡市场的第一人。在海外市场不好的情况下,2003年左右趁热奔赴新加坡上市的中国“龙筹股”纷纷谋求回国。 即是选择退市回归A股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