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震荡市,包括基金在内的众多主力机构全年业绩亏损既成定局。面对业绩与规模“双杀”,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步步逼近,基金公司招招见紧。浏览一家家基金公司的网页,花样繁多的定投广告惹人注意。定投,仿佛成了基金弱市存生的救命稻草。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通过比对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定额收益试算进行检测发现,10年来,定投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的累计收益率要高于指数型基金。若某位投资者10年内每年选中首募规模最大的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定投,且金额均为每月1000元,截至2011年11月25日累计收益43.73万元,累计收益率为64.3%;而从2002年开始定投首募规模最大的指数型基金,截至11月25日,累计收益仅有17.89万元,累计收益率为32.47%。
、2009年的华夏沪深300和2010年的大成深证成长40ETF联接目前账户累计收益分别为-7493.63元、-5929.96元、-427.85元、-4798.61元和-1642.15元。累计收益率分别为-14.10%、-12.25%、-1.40%、-16.55%和-12.63%。上述投资者三只基金投入的本金分别为6万元、4.8万元、3.6万元、2.8万元和1.1万元。
专家称:长期定投无关择时
2007年伴随着股指冲高6000点,基金回报率攀升,投资者疯狂涌入。就在当年新基金累计募集6082.11亿份。是基金历史上募集资金最多的一个年份。截至2011年,股指已经冲高回落。不少当时进场的投资者也深陷其中,当年参与定投的人目前盈亏几何?我们也来做一个生态抽测。
首先,我们选取2007年募集规模最大的1只偏股基金,即博时新兴成长。截至11月25日,该位投资者获得的累计收益为-6431.33元,累计收益率为-13.87%。
其次,我们选取当年募集规模最小的偏股基金即嘉实优质企业,该位投资者累计投入本金为4.7万元,累计收益5667.38元。该只基金的累计收益率11.81%。
娄静表示,考察定投究竟能否给普通投资者带来收益必须是在一个较长周期内来鉴定。至少要历时三年,经历了一轮牛熊周期。此外,定投的配置很重要,一般来说,定投种类分为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第一关注的是绩优的主动管理偏股基金。其次,选择指数型基金,注意一些行业分散的指数,例如深100。而一些行业类指数,如消费指数型基金也比较看好。相反,对于一些行业集中度较高的指数,短期波动风险可能会比较大
对于定投择时的问题,娄静认为如果定投是很长期的,比如说10年,择时就无关紧要了。如果是三年左右,震荡筑底阶段是最好的。例如一个投资者在2005年定投了一年,其成本大概是1100点左右,另一位投资者在2006年定投了一年,其成本大概是1600多点,很显然在市场震荡筑底的时候购买成本更低。但是,2006年投资收益可以立竿见影,在2005年定投短期内看不到收益,这就需要投资者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