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基金年末的“座次榜”出炉,只剩下短短24个交易日。由于11月份市场连创新低,基金原本就乏善可陈的业绩表现愈发低迷。数据显示,截至上周,纳入统计的692只阳光私募年内的平均收益率为-12.21%,实现正收益的不到一成。公募基金的“经营”则更为惨淡,所有645只基金竟无一获得正收益,亏损额度最高的超过30%。
“在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下,今年基金排名战的激烈程度将超越往年。”市场人士如是说:“一方面,排名靠前的基金具备强烈的做多动力;另一方面,处于后位的基金更因为面临‘生死存亡’的压力而在最后时刻产生提升净值的冲动。”根据记者的了解,目前,在去年排名前十的偏股型基金中,已有半数跌出200名以外。硝烟弥漫中,究竟谁将问鼎年度冠军?
华夏系基金依然是夺冠大热
根据Wind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在所有偏股型基金(剔除年内成立新基金)中,目前业绩靠前的基金以华夏、东方和新华三家为主。其中,王亚伟执掌的华夏策略以-3.07%的年内净值增长率暂居首位,华夏旗下另一只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则以-5.16%的成绩排在第五位;紧随华夏策略之后的是新华泛 )也认为,除排名之外,稳定度和风险度均是投资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因素。“稳定度是指基金在几年内的维持其排名情况,基金的收益要能够排得上名次;风险度也就是其排名的波动情况,这与基金的投资风险直接相关,基金投资获得的收益承受的风险大小能够从其排名的波动情况看出来。”
根据众禄基金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在纳入统计的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中,满足近4年(结果)排名前1/3,且过去4年每年(过程)均排名前1/3的,只有华夏大盘一只基金。如果把行业前1/3当做“良好”的话,这4年最终结果和过程都良好的只有华夏大盘,鹤立“基”群。因此,众禄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要多看中长期业绩,少看年度排名;看结果,也要看过程;看单只基金,也要看基金公司整体业绩;还要注意历任基金经理,这样,才能算相对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