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601727.SH)首发限售股解禁市值为436.40亿元,占到全月所有解禁股的26.16%;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为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7.79%,此前未曾减持,此次所持剩余限售股全部解禁。
“解禁多,则可卖股份增加,相对应的套现压力也大。”深圳某券商人士分析:“一些赚快钱的创业投资企业减持比较迅猛。”
数据同时显示,在12月份解禁的98家上市公司中,解禁股数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在30%以上的有43家,占当月涉及解禁公司数量的四成多;在100%以上的公司有21家。其中,比例最高前三家公司分别为,外高桥(600648.SH)536.51%,永辉超市(601933.SH)349.12%和上海电气(601727.SH)303.45%。
值得关注的是,12月份有13家创业板公司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解禁股数占解禁前流通A股比例最高的前三家公司为燃控科技(300152.SZ)、星河生物(300143.SZ)、香雪制药(300147.SZ),比例分别为142.86%、129.04%、111.63%。
解禁潮凶猛,A股俨然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及其关联人员的“提款机”。
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华谊兄弟(300027.SZ)。2011年5月6日,包括马云、高民、虞锋、王育莲和江南春在内的5为股东总共减持华谊兄弟2780万股股票。
而据记者统计,年初至今,已经有上市公司高管超过2000人次,累计减持套现资金接近100亿元。
2011年3月23日,创业板上市公司乐普医疗(300003.SZ)高管蒲忠杰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统减持公司流通股1500万股,套现3.73亿元,居全年高管套现金额之首。
11月,创业板迎来二周岁,而上市公司解禁潮也几乎同时爆发;分析人士认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而减持是这些公司的共同特征。
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中,减持的公司股东主要是各类创投机构。
其中,包括平安创新、深创投、达晨等多家创投,分别减持众业达(002441.SZ)、当升科技(300073.SZ)、太阳鸟(300123.SZ)股票;从减持量看,平安创新资本投资公司无疑是近期最抢眼的创投机构。
公告显示,平安创新自2011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减持TCL集团4.24亿股,套现近10亿元;此次减持股份全部来自于平安创新于去年参与的定向增发,而上述股份持有一年的收益非常可观,投资回报率逾25%。此外,平安创新还减持中小板公司众业达400万股。
创投减持多呈多次分散减持特征。尤其是同创伟业从今年8月10日至11月4日分33次减持欧菲光 (002456.SZ)仅518.12万股,套现1.06亿元。
基于各种原因的大股东减持也不可小视。
公告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顺网科技(300113.SZ)董事总经理寿建明11月16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出售370万股,套现9250万元,也成为当天套现数量最多的A股上市公司高管;而在同一天,该公司另外两位股东程琛、许东各自出售78万股,前述526万股全部由腾讯公司接盘。
挣扎在暂停上市边缘、期待重组转型的*ST昌九(600228.SH),自9月14日至11月11日就遭遇大股东昌九集团连续套现3564万股。
位居年内减持总额排名前五的海通证券(600837.SH),仅在11月就遭股东东方集团减持3.16亿股,涉及市值也达到39.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