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沪深三大交易所的实质性合作有望破题。
“三大交易所将成立海外合资企业。进行股票、股指方面的探讨。”接近酝酿此事的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其表示:可以参考金砖五国(交易所间)的一个协议。那个是港交所牵头,五个国家七大交易所的联盟。
2011年上半年,港交所提出“金砖五国”(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的交易所结成联盟,让各自的投资者可涉足投资这一全球经济火车头区域。今年10月12日,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上,港交所、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俄罗斯MICEX、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印度的BSE Ltd和国家证券交易所等七家交易所宣布了组成联盟的消息。
港交所正在从“内地首要海外集资中心”到“内地首选海外投资中心”的转型。
在全球市场的购并潮中,港交所也在积极改革应对。而其中与内地的紧密合作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在今年李小加的一次讲话中,将港交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内地企业的“首选海外集资中心”、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和“全方位的国际金融中心”。
而源于内地企业的“首选海外集资中心”的定位,香港市场实现了飞跃:“二十年前,香港是一个有一定国际资本的本地金融市场。随着内地企业大举来港上市融资,进而吸引大批国际资本,香港市场经历了第一次结构性的转型,成为内地企业的 首选海外集资中心 。从1995年至今,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由2万亿港元增长到21万亿港元。香港取得了空前的繁荣,同时香港的证券市场跻身国际前列。”李小加表示。
但是总体来说,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基数已经很大,企业上市所带来的边际效益已经开始下降 2010年创纪录的8,500亿港元股本集资总额给整体市值带来的增长很有限(仅是约4%的增长),每日成交额在2007年达到高峰后也一直在600亿-700亿港元之间徘徊,港交所需要寻找新机会 。
因此,在李小加看来,当前香港资本市场面临着第二次结构转型的历史机遇,即在内地资本项下提速开放的大环境与大潮流下,内地逐步从资本输入向资本输出转变。港交所的挑战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把香港成为内地资本的“首要海外投资中心”。
完成这一目标,李小加认为,其中之一就是要争取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在硬件软件上能够接轨。“互联互通是建设内地资本 首要海外投资中心 的关键,其目标是使两地市场做到硬件对口、软件兼容、系统互通、管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