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独家获悉,《民航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已经制定完成,并首次将通用航空纳入补贴范围,预计年底前有望出台;而在此基础上,更明晰的针对通用航空的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有望于明年上半年发布。
与此同时,在民航局2010年发布《关于印发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目前民航局正在就通用航空一年发展情况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并可能就此进一步深化相关政策,其中包括通用航空市场准入相关规章的修订、通用机场建设专项规划 。
围绕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通用航空建设的相关政策,即将密集出台。
近段时间,陕西精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晨在微博上发起了“私人飞行会”会员免费体验周,地点是陕西内府机场,机型是:美国西锐的SR20G3和SR22GTS,并接受私信报名。
“什么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呢,”李晨介绍说,他本来只是想和圈子里朋友聚一下,结果却吸引了很多的陌生面孔。据李晨回忆,“发文3周时间,吸引了200余人,全国各地的都有,大家积极踊跃的态度令人兴奋。”而更重要的是,广大的飞行爱好者以前没有接触飞行的机会,他们对于飞行的热情给了李晨新的商业灵感。他告诉记者,私照培训将成为通用航空发展的新蓝海。
以往的飞机商照培训都是面向民航从业或者有着强烈民航情结的少数人群,最多就是朋友之间的口碑相传;而空域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刺激了私人飞行市场。从以企业家、明星为代表的富裕阶层,到普通工薪阶层都对开飞机燃起了兴趣。从“私人飞行会”的体验微博发出到如今的短短3个月,精功通航的私照培训班吸引了近30名学员。
“根据私照的培训特点和要求,我们设计了56个小时的飞行时间,80个小时的理论课,平均下来飞行的收费在每小时4000—5000元,这也是目前国内行业的平均水平,”李晨帮记者算着账,“受国内通航机场数量少、航油贵、航材成本高等多种原因所限,现在培训的运行成本依然较高,利润空间还不大。”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兴起和基础设施的成熟,李晨对培训的业务前景依旧相当乐观。
就在一年前,李晨还到处奔波,在开拓业务的同时充当着通用航空“解说员”。而这一年来,整个通用航空业发生了重大变化:
空中——长春、广州、海口“两区一岛”低空空域分类初见雏形,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明年起扩大至整个东北和中南地区以及唐山等6个城市分区;
地面——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的专项规划正在制定中,此外多个地区将通用航空发展列入了地方“十二五”规划,并大力兴建通用航空机场及起降点;
企业——制造、维修、设备、培训、飞行服务等细分领域蓬勃发展,上下游间企业兼并重组初现。
通用航空产业自上而下的新变化正在掀起阵阵波澜,让更多投身于通航事业的“李晨们”信心勃发。
通用航空发展将直接带动飞机及其航材生产、维修、机场建设、航空油料、地面服务、以及教育培训六大领域的发展,并使民航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加强。
中航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夏群林坦言,2010年通航产业整体经济规模约为120亿元人民币,离行业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从增速快、规模小这个矛盾中,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通航产业潜力惊人,但却是任重而道远。
夏群林认为,首当其冲的问题是面对良好市场 ,企业作业能力不足。根据民航局的统计,截至今年9月份,持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124家,比2009年增加32家。
其中61%的企业拥有航空器的数量不到5架,拥有15架以上飞行器的企业19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8.4%。仅来自林防、电力、农业、港务、气象等机构的任务需求,就存在百余架直升机和固定翼的供应缺口。另外,中国现有通航机队还面临日渐增加的老龄化风险。据夏群林介绍,中国已经有138架飞机服役超过20年。
根据民航局的预测,到2015年,通用航空年作业飞行量将增长到217621小时;通用航空机队增长到1997架,相比2010年底1000架出头的存量来说,整个市场将在5年内翻番。
在“2011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期间,共有35个通用航空相关的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包括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服务四大领域,投资额达96亿元人民币;此外通用飞机交易156架,交易金额达10.3亿元。大会总签约额达到创纪录的106.3亿元。
此外,从企业层面,包括中航直升机和中航工业通飞公司在内的实力企业也在通过并购、合资等多种形式,加快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型。
而大量通用航空飞行人才缺口,也给培训市场带来广阔的市场机遇。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院长吴旭勇介绍,随着通用航空的跨越式发展,每年新增通用航空器将超过200架;而以每架航空器2名飞行员,4名机务人员的最低需求标准计算,我国每年就需要新增飞行员400名,机务人员800名。这其中还不包括广大非职业的飞行爱好者这一市场,以及专业人员的知识再更新培训。
民航局就明确规定,鼓励社会力量、境外资本投资兴办的领域。根据民航局的预测,到2015年,训练飞行将达到364787小时;供飞行培训使用的飞机数量将增长到709-915架,供私人使用的小型飞机将增长到500架。所有通用航空作业运营收益(除培训及私人用途外)为8—14亿元。自2009至2015年期间,通用航空的直接经济效益预测为50—100亿元;辐射到整个通用航空产业,其收益预计为140—24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