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各地煤炭基金正面临全面整顿的命运。
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发电用煤价格调控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地方涉煤基金和收费,以此来削减煤炭企业涨价压力,凡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越权或私设煤炭基金和收费项目,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取消。
对于这次整顿,发改委的用意非常明确,其目的在于“帮助煤炭企业缓解经营压力,更好地执行电煤价格调控政策。”山西 (600395.SH)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唯一获得国务院批准的只有山西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但其他产煤省份谁都不愿意放弃这块财政大蛋糕,于是都纷纷出台各类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同时下面的市、县也有名目不同的煤炭基金。一些省是由各市、县自行制定办法并批准,还有一些地区的各类基金由省政府批准。”李朝林说。
而关于煤炭基金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叫做发展基金,如山西省,山东省,而更多的省市则叫做煤炭价格调节基金。
由于煤炭基金归属于地方管理且机构重叠繁多,对于历年征收金额已经难以全数统计。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在征收煤炭基金之后,大大增加了各产煤地的地方政府财力。
在李朝林看来,各种名目的基金和费用,还有运输和交易成本不断增加,无疑是助推电煤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而贵州省的煤炭基金也可以说是助推煤价的一个典型案例。
就在贵州省的煤炭价格调节金新政策宣布后不久,贵州省煤炭龙头企业,盘江股份(600395.SH)便立即发布公告,宣布上调煤炭价格,以抵充其所负担的煤炭价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