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12月1日在京正式揭开面纱。
尽管是中国涉海省份中最后一个获得国家战略支持,河北依旧难掩兴奋。“全省人民欢欣鼓舞!”新晋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形容。
在这份厚达47页的《规划》中,中央不仅在土地、产业、人才和对外开放方面给出了明确的支持政策,亦布局了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此外,中央还允许河北沿海地区在若干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在曹妃甸等新区积极探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滩涂和盐碱荒地利用方面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农民变市民方面率先探索。
“《规划》含金量很高!”赵勇说,“尽管在沿海10个省份里,我们的《规划》来得晚了一些,但是这正好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赵勇认为,河北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来实践。“因此,这也许变成了我们区别于其他省的一大优势。”
“《规划》最主要的受益者还是唐山。”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吕来存介绍,此次《规划》中提到的两个重大项目便是投资500亿元的首钢二期1000万吨钢铁、中石化1000万吨炼化和100万吨乙烯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已经开始实施。
此前,国务院在渤海漏油和大连石化仓库爆炸之后曾决定,在环渤海地区严控新上石化项目、原则上不再上马钢铁项目。此次出台的《规划》中,也提高了环境准入的门槛,要求所有重点企业都必须实行在线监测,对各种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实施严格的处理和管理。
杜鹰说,渤海的环境保护确实形势严峻。因为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周边的工业布局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会对属于“浅盆子”的渤海的海洋生态构成巨大压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编制的大背景正是国务院部署对渤海综合治理。
“河北沿海的工业基础雄厚,但整个工业结构偏重。”杜鹰说,中央希望通过沿海布局的调整和发展,使河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朝着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迈进,特别是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方面能够作出有益的探索。因此,河北沿海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和高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定要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允许安排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
“按照国家战略的规划,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钢铁工业、现代物流业,是河北沿海地区主要的产业方向,但是我们现在搞的这些产业,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赵勇表示,河北现在法制的重化工业,是在高新技术支撑下的、绿色增长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化工业,“通过准入门槛,来把住环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