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日前,由国家旅游局牵头拟定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征求意见稿)》已经下发至各省旅游局征求意见,《纲要》预计明年年初出台。有关人士透露,待《纲要》正式公布后,相关配套产业政策也将陆续出台,在政策指引下,利好或将逐步显现,助推旅游相关细分产业升级。
征求意见稿提出,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旅游休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要得到政策保障和全面落实;政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福利旅游、减免部分景点门票,以加大刺激国民休闲旅游消费。
- 中国休闲发展报告》称,理论上,全球居民的休闲都面临的相关制约因素包括:基础性的制约(如休闲时间的制约、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制约);休闲供给的制约(如公共服务供给的制约、市场供给的制约、供给的相关环境的制约);居民自身的制约(如居民人际关系的制约、休闲者自我因素的制约).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休闲旅游获社会共识,职工带薪休假得到全面落实,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纲要》一旦出台,制约居民休闲的种种不利因素将逐步得到有效缓解。
休闲产业前景巨大
公告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超过21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5700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l.3亿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近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l.5万亿元。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拥有星级宾馆l.4万多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00多家),各类景区景点2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
旅游产业囊括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等环节,涉及休闲经济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在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上升的同时,国内旅游的需求也在悄然转变。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普通大众在面对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时还多以观光为首选,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选择休闲度假、科技旅游等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休闲绿皮书》称,“十二五”时期,或将迎来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已经超过5000美元。部分发达地区将率先引领休闲度假产业的兴起,未来休闲产业的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事实上,我国的休闲意识、休闲生活、休闲业态正快速发育,以旅游、文化、体育等为基础的休闲业加速崛起,休闲农业、休闲工业、休闲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休闲信息业、休闲中介业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和延伸产业特色、规模庞大、业态完整的休闲经济。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旅游业总收入与休闲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基本在一比三或者一比四之间,照此推算,我国目前休闲经济的总规模可能接近6万亿元,休闲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15%,休闲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超过30%。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