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领先A股暴跌的上海B股前日随大盘出现小幅反弹后,昨日再度大跌3.47%,再度创出了一年多的新低。令人意外的是,A股一批国际板概念并未上扬,反而出现暴跌。 ,并在10月继续抛售。德意志证券在10月11日连续出现在皖美菱B和招商局B的卖出榜上。新鸿基则分别在9月和10月减持了ST中冠B和南玻B。此外,摩根大通、法国兴业、京山华一以及QFII集中的中金北京建国门外营业部也都曾出现在B股卖出榜前五位。
花旗集团周五援引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数据称,截至11月30日当周,投资者从全球股票基金撤走资金17亿美元,为连续第四周出现资金外流。以罗斯根为首的花旗分析师指出,11月最后一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资金流出非常明显,累计流出资金5亿美元。报告显示,在亚洲国家中,中国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共流出资金3亿美元。 EPFR的统计显示,不包括日本在内,亚洲股票基金11月最后一周累计流出资金8亿美元,为连续第三周出现资金外流。不过,本周中国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让之前就对中国的“微调”充满期待的部分外资再度重燃对中国政策“转向”的乐观预期。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认为,这种撤离会否继续,要看热钱撤出的原因:一个是主动的撤出,做空中国的货币。还有另外一种是被动地撤出,也就是由于欧美经济出现短暂问题,使得资本被动收缩。如果说是主动做空的话,撤离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沪深两市继上周缩量阴跌之后,本周指数振幅逐渐增大,重心下移。截至周五收盘,上证指数报收于2360.66点,一周累计跌19.56点,跌幅为0.82%;深成指报9808.23点,周跌78.02点,跌幅为0.79%。盘面显示,本周大盘重心继续下移,沪指5日均线降至2375点附近。本周股指经历了一系列大起大落,究其原因,机构普遍认为是基本面走弱的预期导致市场心态紧张的表现。
就暴跌原因而言,东兴证券策略分析师王明德认为,11月30日的暴跌与其说是国际板推出传言引发的市场恐慌,不如说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导致市场心态极度脆弱所致。国外欧债危机短期内难以解决,反复发作;国内在经过了物价高点之后,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和物价下行“双下行”风险,流动性改善的预期与实质性改善总有一段空档期,这一时段内任何一个不利的因素都可能引发市场下跌。
就市场估值而言,据统计上证红利指数估值今年已创出历史新低,最低已达8.59倍,低于2011年前的历史最低位 2005年10月28日的9.89倍,仅为该指数推出以来最高市盈率水平的20%。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指出,该市盈率对应的收益率为11.64%,远超过3.5%的一年期定存利率,估值优势已不容忽视。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表示,美股的一年预期市盈率目前不到12倍,每个欧洲单一股市的一年预期市盈率都是个位数。中国不到10倍,只有印度和印尼两国的股票看起来不那么便宜。市场上有这么多资金,人们却仍然很缺乏信心。就宏观经济形势而言,长江证券认为11月PMI指数降至50%以下,显示当前经济减速已有明显迹象。考虑到通胀拐点的确认,政策关注点开始转向经济增长,存准率陆续下调的窗口或借此打开。虽然决策层的工作重点可能由“控通胀”向“稳增长”转移,但在经济见底回升之前,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将制约市场中期行情。
如果大盘下周继续下跌,很有可能跌穿2300点长期趋势线。这将意味着一个新的漫长的探底过程。范为表示,能否守住底线,股市还是要看后续政策的变化:比如说产业资本增持,包括货币政策放松,包括一些产业政策的出台,甚至包括证监会利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