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最近的十年是公募基金等中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壮大的十年,机构的行为也与个人投资者的利益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然而基金等机构的表现并没有为投资人带来太多的惊喜。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2.13万亿元,比年中的2.36万亿元缩水近2300亿元,其中净值亏损2510.7亿元(含QDII),并遭遇261.8亿份额赎回。目前,除货币型基金规模出现64亿元的增长外,其余类型基金无一例外地规模缩水。
据WIND数据系统显示,截止到2011年11月底,过去十年中中国A股股票的数量增长了2倍多,市值翻了近5倍;但如果以 市场带来一些不同的投资理念,而一些著名的庄家资金链断裂、股票重挫以及国家监管层对于恶庄进行的打击,使得以“坐庄”为目的的集中持股开始慢慢消失。
总体而言,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的分析,我们发现机构投资者自从2003年以后,机构散户化的现象开始逐步地显现。
首先体现在股票购买的数量上,从以往的重仓个股到广撒网追求所谓的优化投资组合,机构覆盖个股面逐年扩张,越来越难看出机构依靠自身研发能力所获得的个股深挖的投资机会。
其次是对于股票的操作上采取的交易策略,更像是散户行为,在股票拉升的过程当中进场,出现了集体被套在高位;或者是卖出时间较早,无法获得股票拉升时的收益。
这对于广大投资人的启示在于机构普遍面临短期业绩排名压力,以及股票数量购买的限制等因素,使得机构扎堆持有个股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分析人士指出,以上研究对于个人投资者有着不少的启示:对于机构扎堆持有的个股,尤其是业绩增长突然低于预期的个股,或者是机构数突然大幅上升的个股,还是需要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但是对于只有少数机构持有的股票还是可以给予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