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银行出现小幅下挫。
在收入上涨的银行中,华夏银行和招商银行居前,其中华夏银行从去年同期人均薪酬10.52万元上涨至今年的16.06万元,涨幅达52.66%,招商银行从去年同期的13.54万元上涨至今年的17.89万元,涨幅达32.13%,远超今年物价的上涨幅度。
而剩余的8家银行中,除了深发展A的涨幅为5.8%,其余银行薪酬的涨幅均超过10%,大幅跑赢了今年CPI.
垄断带来高利润
银行业的收入水平之高令人惊叹。不过,一位股份制银行的中层对导报记者表示,自己的高薪是与工作成果挂钩,劳有所得。“我手下团队贡献的利润上亿元,为何不能拿到高薪?”
数据显示也确实如此———16家上市银行今年前3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6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其中有12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
而导报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人均利润贡献也发现,各家银行职员的人均贡献利润远超其薪酬收入。其中相差最大的是北京银行,2011年上半年人均创造利润76.29万元,但是其收入不过9.14万元,两者相差7.3倍。
对此,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银行创造的利润多,并不能代表其贡献就大。“与银行利润增长相比,实体经济状况的艰难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如此表示。
在其看来,银行的高利润来源于其对实体经济的压榨以及存款人利益的损害。“负利率时代,存款人的收益应该有所保障,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企业的贷款利率越来越高,存款人的收益停滞不前,银行却赚得越来越多。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国内银行机构的垄断经营、国家定价缺失、不平等议价的出现。”
王常龄表示,虽然对银行来说,借助现今的垄断优势赚得利润无可厚非,但是实体经济才是支柱,如果过分挤压,必然会让资本成为无源之水,高利润时代也将难以为继。银行应谨慎为之。
而针对高管薪酬,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金融业本身平均收入就比较高,给高管定薪,应该综合考虑是高管能力高还是经济环境好等因素才出现的业绩增长,不能夸大高管的盈利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