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A股市场总是充斥着各种无奈,但分析师推荐的股票最终沦为十大熊股,却不能一概归咎为运气差。
从今年初至11月25日,位列跌幅榜前十名的股票依次是 、金风科技、海普瑞、新中基、云南城投、赛为智能,跌幅最高为62%,最低也达54%,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8%。
它们熊,主要因为业绩下滑而非突发事件。其中9家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在14%~934%之间;另一家微增0.84%的东山精密,则是因去年末新能源概念炒作而被市场高估,今年走上了价值回归之路,导致股价一路下跌。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从Wind资讯收集了券商今年对这十家公司发布的81份研究报告,共涉及39家券商的63位分析师。报告中,不少盈利预测与实际差距较大,投资评级与市场走势满拧。
我们并不要求分析师每次都准确预测未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公司业绩变坏时,分析师应该及时发布研报修正前期的预测和评级,承认之前的错误并有所说明。
遗憾的是,有12位分析师不但年初第一次报告误判,而且此后也未修正评级,或者不顾业绩变化继续给出激进评级。
这显然不是负责任的行为,我们要警惕这样的分析师,他们是渤海证券闫亚磊、第一创业巨国贤(现就职于民生证券)、东北证券吴娜、东方证券庄琰、广发证券惠毓伦、国海证券黄秋菡、国元证券周海鸥、海通证券张浩、金元证券王斌卿、平安证券叶国际、万联证券冯福来(现就职于中山证券)、中银国际胡文洲。
判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性失明,对之前的错误没有反省和更正。
在81份报告中,有30份、占比37%的报告在一季度发布,更有37位分析师写了一份报告后,就再不见其对该公司的跟踪。而综合上述利润预测和评级情况,有12位既在前期误判,后期又没有修正评级,成为其中最不靠谱的分析师。
统计Wind中今年的全部研报,一季度发布的仅占15%,大部分集中于下半年。下半年,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三季报之后,分析师理应根据实际利润情况,调整原来的利润预测,修正评级。
有15位分析师对同一只股票发布的报告达两次以上,其中6位仍旧坚持原来的激进评级,仿佛市场变化与其无关,表现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如东北证券吴娜从3月8日到4月25日,对彩虹股份的4次评级都是“推荐”;前文所述平安证券叶国际对东山精密三次“强烈推荐”等。
特别是国海证券黄秋菡,对康芝药业的两次报告时间间隔了4个月,评级却没有变化,都是“买入”。第一次是5月18日发布的《风雨彩虹照亮美好前程》,第二次是9月8日《收购新药拓展抗生素领域》。第二次报告发布后至11月25日,康芝药业股价下跌逾20%,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14个百分点。
而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有些分析师却能够修正之前的错误,提示风险。如国信证券贺平鸽,3月28日曾给予海普瑞“增持”评级,4月19日改成“回避”,现在看来弥足珍贵,只是在全部81份报告中属于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