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业务的收紧,踌躇于另寻突破口的信托公司,此刻却纷纷把目光瞄准了票据资产,以致票据信托在最近的两个月内发行量异军突起。
业内人士估算,今年以来发行的集合类票据信托,数量规模均已破百亿,如果算上存量银信合作以及单一信托这些外人无法洞悉的数额,总规模或在两三千亿之间。据媒体报称,目前由于担心票据信托发行量过多以致影响信贷管控效果,监管层已经着手提高票据信托的风险资本系数。
不过,收益率取决于票据贴现利率的票据信托产品在经历四季度上旬贴现利率高企的狂欢后,目前疲态已现。且随着明年上半年资金面宽松的预期的影响,票据类产品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仍有成长空间,业内也有不同的看法。
银行承兑汇票并非是近来才兴起的信托投资标的,实际上,去年及其以前的银信合作中,银行承兑汇票是很大的一块业务。但是由于银信合作多为单一类信托计划,信托公司没有披露单一类信托计划的义务,所以这一块业务的具体规模外界无人得知。
今年7月,中国银监会就下发《关于切实加强票据业务监管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票据业务检查,重点检查金融机构是否通过票据贴现逃避信贷规模等,严禁从事或参与以规避信贷规模为目的的票据买卖行为,并对部分银行发行的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进行了点名批评。
自此之后,银行自己设计发行的票据类理财产品便销声匿迹,而信托公司则作为发行的补充渠道现身。“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通知》发布之后,通过资金信托计划的渠道发行的票据类信托数量明显增多。”范杰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针对最近一周票据信托发行低迷,用益信托认为,主要是因为银监会对票据信托业务的密切关注,如果监管层通过调高该业务的风险资本系数,增加对项业务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耗用,可以避免该业务规模失控对信贷额度管控带来冲击。所以随着票据贴现利率的走低,票据信托规模已经自然萎缩。因为支撑此项业务的是票据贴现的高利率,如果市场资金面宽松,贴现利率下降到6%以下,剔除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收入,投资者只能得到5%左右的年化收益,因此各方的积极性都将大为降低,票据类业务仍低迷。
范杰认为,票据类信托仍然有它的市场。目前央行有放松货币政策的迹象,但是目前来看还是偏紧缩的,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比较大;信托有私募性质,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监管可能会宽松一些;票据类信托流动性比较好,这会受到部分对流动性要求比较高的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