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红火的年代,三百六十行几乎行行都或多或少涉足房地产。但如今,政策调控紧逼、楼市调整深化,房地产这一曾经的“香饽饽”已然成为“烫手山芋”。抛售房地产股权、变卖房地产项目又成为“新潮流”。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 等16家主业非地产的“涉房”上市公司撤离楼市。
这些公司所从事的主业包括有色冶炼、矿产开采、海鲜养殖、食醋生产、热力发电、化工原料加工、白酒酿造等。其中,有些公司是部分退出,有些则是全面撤离;有的公司采取项目整体转让的方式,而有的则是通过股权转让来逐渐剥离房地产业务。业内人士指出,利润空间收窄、资金压力陡增、行业门槛抬高是很多公司被迫“退房”的关键因素。
“涉房”上市公司纷纷退出房地产,说辞大同小异,均称是为了“战略调整、做强主业”,而其背后的真实动因也十分简单:看淡房地产后市。
10月,郎咸平曾发表文章称:在严厉调控的2011年,我们发现房地产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做有序地退出,这和2008年的恐慌情况刚好相反。上市企业里面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的公司有很多,包括大江股份、金发科技、建发股份、獐子岛、酒鬼酒、金种子酒等。
截至9月底,房地产行业公司平均持有现金19亿元,分别较6月底和年初减少4%和11%,现金储备持续减少。以“持有现金与年内到期债务比率”来衡量,到9月底,房地产行业该指标的平均值为1.10,已逼近警戒线,分别较6月底和年初水平下降10%和33%,行业整体的现金偿债能力进一步弱化。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6家并非专业做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宣布退出房地产业务。而截至日前,京津沪渝四大产权交易所正在挂牌的房地产类产权交易项目有100宗,达到历史最高值。其中挂牌价格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共有40个,12个项目超过1亿元,总共转让金额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