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财经讯 10月8日消息,国家发改委宣布自9日零时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同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将择机推出。
该负责人称,国家将在现行体制机制框架内围绕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以及调整靠挂油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论证过程中,待各方面意见基本达共成共识后,再择机推出。
此前,6月8日,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公开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肯定将在年内推出。
实际上,据媒体报道,这一新机制早在去年年底就曾接近于公布实施,但迫于当时的通胀压力,最终被无限期推迟。而今日发改委价格司的表态,意味着新机制距离推出又近了一步,也引发了专家对改革方向的热议。
争议透明度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之前,有市场监测机构称,截至昨日国际油价变化率仅为1%左右。但发改委在调价后给出的说法却是,近日已经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
市场数据和官方数据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腾讯微博上分析称,根本原因在于价格机制不透明,发改委并没有将成品油定价公式完全透明,市场机构无从得知三地原油的计算权重。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也表示,油价“怎么算的谁也不清楚”,因为不透明,加上政府和央企关系太近,消费者认为没有人保护他们的利益,所以怨声载道。
不过,对于年内将出台的新定价机制增加透明度的重要性,林伯强和韩晓平观点有所差异。
林伯强认为,合理透明的定价机制非常重要,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是为消费者参与定价留有一席之地的表现。
但韩晓平认为,发改委是一个宏观调控部门,完全透明无法达到调控效果。而中石油中石化也曾抱怨目前的机制已经太过透明,导致投机、囤货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
韩晓平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需要让市场配置资源,特别是贯彻新36条,向民营企业开放市场,逐步建立竞争,逐步放弃费力不讨好的政府定价机制。
加快调整频率 建议取消时间周期
对于新机制缩短调价周期、加快调价频率的改革方向,林伯强表示认同,称这一改革能对短期油价波动更敏感,更加适应国际接轨的基本原则。
韩晓平则更进一步,他建议调价不要考虑时间周期,在满足调价条件后即时调价。他建议,可将80美元设为合理价格,现有4%的幅度变化条件改为3美元的价格变动,上下平均波动3美元便即时调整。(文/刘中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