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食品 > 正文

一斤重大闸蟹15万 “天价蟹”背后疑点重重(图)
2011-10-12 16:44:5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沈洪伟展示一只9两重的大闸蟹。 张建波 摄“一斤重大闸蟹15万”是场闹剧?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天价蟹”背后疑点重重,而南京羊皮巷8两多重的野生江蟹才卖一两10月金秋,蟹肥桂香。每年这个时候,蟹市总少不了...

一斤重大闸蟹15万 “天价蟹”背后疑点重重(图)

沈洪伟展示一只9两重的大闸蟹。 张建波 摄

“一斤重大闸蟹15万”是场闹剧?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天价蟹”背后疑点重重,而南京羊皮巷8两多重的野生江蟹才卖一两

10月金秋,蟹肥桂香。每年这个时候,蟹市总少不了“蟹王蟹后”的噱头,各种与“巨蟹出世”有关的新闻也会此起彼伏。就在最近,无锡有一位名叫沈洪伟的蟹商,高调向媒体亮出了“蟹王专卖”的招牌,宣称自己的公司只出售特大号“长江野生蟹”,从8两多到一斤以上不等,最高达到15万的单只定价更是颠覆了广大市民的买蟹观。沈老板口气之大、势头之盛,让他很快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惊叹有之,更多的却是质疑。鉴于此,记者近日针对其人其事做了一番探访,却发现在“天价蟹”风波背后,有太多让人难以释怀的疑惑,疑惑所指这或许只是一场闹剧。

本报记者 张 磊

一则引发争议的新闻

一斤重的大闸蟹,标价为15万,你觉得靠谱吗?在无锡一位名叫沈洪伟的专业水产养殖户那里,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位养殖户专门经销大个的长江野生大闸蟹,除了这一斤重的,还有的都是8两多、9两多的,其标价也在8.8万和9.9万。

10月7日下午,在位于无锡东亭的临时养殖展示池塘内的跳板上,沈洪伟逐一向记者展示了10多只大个头的大闸蟹。据他介绍说,这些大闸蟹都是野生长江蟹,产自安徽至湖北一带长江水域。沈洪伟介绍说,长江大闸蟹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一般来说背部的壳是呈现暗红色的,且壳上的“H”纹路非常的明显,蟹腿也不是那么的白。此外,壳上的尖头部分很锋利,很容易刺伤人。“相对来说,这种长江野生大闸蟹特征很明显,不良养殖户也没法子假冒。”

据他说,眼下自己的这些大闸蟹中,9两重的还比较受欢迎,已经有人预定了3只。“都是北京的老客人,属于那种美食家、食客吧。”至于这些买主的详细身份他不愿意透露。综 合

三问“天价蟹”

1

他是水产牛人,但要卖的蟹还在江里

沈老板卖“天价蟹”底气何在?

昨天采访沈洪伟时,记者多半时间只是听众。这是一个说起话便滔滔不绝的男人,或许媒体坊间和网络的几日密集传播已让他意识到“长江野生巨蟹”、“15万”等关键词的敏感,言语里多少有些回避。更多时候,他在向记者展示自己敢如是说和做的底气,包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就开始接触长江蟹,曾经一次购买过百万蟹苗”,“我从事水产行当20多年了,长江沿岸太多渔民是我的朋友,蟹源不是问题”,“(养殖长江蟹和野生长江蟹)这个我太清楚了,你们看不出来,我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记者上网探查发现,1967年生于无锡的沈洪伟在过去至少20年中,确算是水产界的名人:1991年,他在江苏省最早实施“土池育苗”养蟹;1994年,他实现冬季温室甲鱼产蛋,当年还曾是无锡市“十佳青年”的候选人;2005年,他开始试验刀鱼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09年,他通过人工模拟掌握了一整套模仿刀鱼自然生长环境的技术……这些事件,都曾见于当时的地方媒体。

记者还发现,在上个世纪末到这个世纪初近10年,沈之所以淡出媒体视野,除了因为长江洪灾而遭受近乎毁灭性打击外,还曾在2003年到2005年被牵扯进一桩经济案件,虽然最终取保候审,事业却一度萎至低谷。关于这几段经历,网名“长江鱼王”的沈洪伟在自己的天涯博客上并未讳言。

知晓这些之后,记者再次采访沈洪伟。对于“过去的事”,沈淡然应之,却在谈起自己走出囹圄后,因养殖刀鱼而东山再起时,言语里满是自豪。

“这些年一直扑在刀鱼上,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开捕捞船的朋友说自己网上来几只品相不错的长江野生蟹,问我有没有兴趣收。”沈洪伟说,朋友的话让他想起了20年前事业刚起步时和长江蟹的那段缘分,“马上就去看了,然后掏钱收下,最大的一只,也花了四五万。”

在水产业多年的摸爬滚打,加上正如日中天的刀鱼事业,让沈对“小打小闹卖长江蟹”已经提不起兴趣。“要做就做最大的,最好的。”经验、蟹源和经济实力都不缺的他当即有了“专卖蟹王”的念头,并主动找上了媒体。

沈的以上表述,似乎可以证明自己确有巨蟹、大蟹的收购渠道,但让记者存疑的是,直到现在他真正能拿得出的“只有不到10只”。这个数字与其宣称的“1斤以上一两只,9两以上二三十只,8两以上百余只”的供应能力相差甚远。采访中沈洪伟表示,自己的销售模式是“客户先下订,我再去收”,但他同时在解释自己的高定价时又说“大型野生江蟹极其稀少,可遇不可求”,“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又怎能说收就收?更怎能预先估判收成呢?

很遗憾,对记者这些疑问,沈一直未作正面答复,只是再三强调“不好说太细,但蟹源肯定不是问题。”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一斤 重大 15万 天价 背后

上一篇:白酒投资潮涌 资本“入侵”下游渠道商
下一篇:联合国报告称粮价将延续高位波动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