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商局公布了第三季度流通环节销售的雪糕产品质量抽查结果,在100批次雪糕样品中,88批次质量合格,总体合格率为88%。不过,在12批次不合格样品中,微生物超标的就有10批次,问题较为严重。其中,蒙牛“随变榛子巧克力雪糕”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重要微生物指标中超标,成为唯一出问题的知名品牌。(羊城晚报 11月7日)
既“三全”的细菌超标,“强生”的致癌门之后,蒙牛雪糕也在爆出了细菌超标事,而这距前两次事件的传出还不到一个星期。在质量安全问题高发的国内,这其实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作为国内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先后被曝出质量安全问题,就不能不让我们费心思量了。
蒙牛雪糕和三全水饺的“细菌”之所以会备受关注,其问题并不完全在“细菌超标”这一事实上。蒙牛和三全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其自身善于营销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给予的信任,是消费者毫无保留的信任成就了蒙牛和三全的品牌。然而,在功成名就后,蒙牛和三全却被先后曝出不符合其品牌身份,甚至其食品质量安全还不如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这让钟情于他们的消费者情何以堪?
此前,面对三全水饺细菌超标这一报道,三全方面竟然强调,问题产品早在今年8月份就已全部召回并销毁,而回查三全食品的历史公告,在8月份并没有相关的公告披露其产品被广州工商局检测出问题。由此不难推倒出,在11月4日媒体未曝光三全的“细菌水饺”时,是很少有消费者知道其所购买的三全水饺是有问题的,而对于召回一说,想必更是听者寥寥了。
这样厚着脸皮,不顾及消费者利益的表态,是一个知名企业该有的形象吗?企业的成功,也是因为消费者的支持,如果企业自以为自己家大业大,靠着已有的名气来忽悠消费者,这样的企业还能走远吗?
品牌的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和超强的实力,品牌的没落却只需要一两件致命的坏消息即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同一食品的生产企业多如牛毛,如果其不专注于自己的产品质量,只想借助其早期积累起来的名气来忽悠消费者,最终被忽悠的将是企业本身。俗话说的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业的路该怎么走,靠蒙,靠运气,还是靠实力?
作者 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