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临界点以下———
今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回落至临界点以下。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50%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这表明制造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制造业经济总体有所回落,尤其是大型企业回落明显。
■5个分类指数全部回落
今年11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全部回落。其中,生产指数为50.9%,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虽然高于临界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但本月已降至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这表明制造业生产量微幅增长,但生产动力明显不足,增速持续放缓。本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3.1%,为2005年1月开展中国采购经理调查以来的最高点,显示制造业产成品库存积压迹象明显,这将进一步抑制未来企业生产量的增长。
新订单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为2009年2月以来新低,并首次跌落至临界点以下。这显示制造业新订单数量减少,实体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调查结果显示,出口订单指数为45.6%,大幅下降3.0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以及欧美市场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本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量加速回落。
■原材料库存指数创新低
调查显示,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1.8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为2009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这表明企业景气状况不佳,采购活动有所减少,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回落。此外,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4.4%,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为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表明在需求回落,国外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等因素作用下,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得到进一步缓解。
■资金紧缺日益突出
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紧缺日益突出,市场不确定性不断加大,采购经理对未来市场预期信心不足。面对当前困境,一些企业积极采取改变货款交付方式、加速产品创新、开拓新兴市场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中的风险。
“11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并且已经低于50%,这说明经济景气从扩张转为收缩,预示未来国内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回落。”对此,业内有关人家分析认为,新产品订单和购进价格指数回落,则反映市场需求总体走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可能从成本提高转向订单不足;但是由于国内投资增长仍保持较高水平,消费增长稳中略有提高,因此未来经济增速回调预计仍将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大的下滑。
■文/本报记者 陈筱红
关键词
PMI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量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
来源:北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