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李济屡次遭“山寨”
壮腰健肾丸是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根据省名老中医的验方,经现代制剂工艺研究创制而成。四十多年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各国及日本等地区国家,已与数百年老字号“陈李济”三字紧紧相连,互映生辉,深入人心。但正因如此,也遭到许多小厂家的仿冒。
“早在陈李济壮腰健肾丸还只是大蜜丸包装的时候,因为旧外包装设计没有申请专利,外包装就已经遭到许多厂家的仿冒。”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在该药厂收集起来的仿冒产品中,记者看到,有些厂家的产品外包装甚至只是简单地把“广药”的商标换成自己的商标,把“陈李济”字样去掉而已,其余的颜色、字体、布局完全与陈李济的产品一模一样。
由于经常遭到仿冒,在2008年陈李济决定全部产品都重新启用新的外包装,形成产品系列,并申请了专利。从2008年换包装至今,为了提升消费者对新包装的认知度,陈李济已经先后投入了超过8000万元用于产品新包装的推广。
但叫陈李济感到意外的是,产品更换外包装后,那些一直“山寨”自己的厂家还是穷追不舍,继续仿冒陈李济的新包装。
今年4月,陈李济在广西一家连锁药店看到广东罗定某制药公司生产销售的“壮腰健肾丸”产品,其外包装就跟陈李济的产品几乎一模一样,所不同的仅仅是生产厂家的名称和厂家的商标(见图)。
“为了避免消费者受到误导,迫于无奈我们陈李济全部产品只好全新换上了新外包装。”陈李济的有关负责人颇为无奈地说,“只是没想到,我们改了,那些厂家也跟着我们改,而且跟我们产品外包装的相似度高达90%,如果不特别注意,很难予以区分。”
诉诸法院要求停止侵权
陈李济方面认为,罗定某制药公司和广西某连锁药店在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或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以生产经营为目的,蓄意大量制造和销售涉嫌侵犯陈李济专利权的“壮腰健肾丸”产品,严重冲击了陈李济专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陈李济的壮腰健肾丸一直占领着50%的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5600万元的销售业绩,预计今年能够完成销售超过1亿。”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不少小厂家正是看到陈李济这样的成绩而采取仿冒的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于是,在发现罗定某制药公司和广西某连锁药店生产、销售的产品外包装涉嫌侵犯了陈李济的ZL200730054264.6号外观设计专利权后,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决定将上述两者告上法庭。2011年8月1日,广州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向法院递交了诉状,要求该两间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销毁现存侵权外包装,并赔偿经济损失人民币100万元。目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遇到“山寨药”消费者最受伤
“这些厂家的侵权行为,不但给陈李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失。”陈李济药厂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才是我们最终决定采取法律途径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壮腰健肾丸的国家最高指导价为6.9元。陈李济的壮腰健肾丸的批发价为5.3元,而涉嫌侵权的罗定某厂家的批发价只需1.5元。“陈李济的壮腰健肾丸仅外包装和外瓶的成本就要0.5元。1.5元的批发价能制造出什么质量的产品?答案值得商榷。”该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同一个药方,同一个规格的产品,价格之所以相差这么多,跟用料有很大关系。如果所用药材产地不同,或者用药的部位不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都会有很大差异。“以壮腰健肾丸所需的一道药材黑老虎为例,我们公司按传统只取黑老虎的根入药,其中皮部粉碎,木部提取,以确保药效。但有的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就未按传统的入药标准,而同时使用藤茎入药,有的厂家甚至违反工艺直接将整株黑老虎粉碎后入药。因为中成药检测往往只检验某些指标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良厂家完全可以通过人工添加某些化学成分或代替品来提高检测灵敏度,蒙混过关,制造‘合格’的假药。”
“因此,一旦遭遇到‘山寨药’,最终受伤的还是消费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机会的同时甚至还会加重病情。”该负责人说,“所以做中药道德观要很强,必须凭良心做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