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歌台,新加坡表演艺术协会表演的舞蹈让观众感受到异国风情。记者 唐辉吉摄
江南秀艺术队表演民族舞蹈《三月绣球》。记者 唐辉吉摄
10月22日,8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在南宁市区内同时搭台献艺。绚丽的服饰、嘹亮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外国艺术团队与本土演艺爱好者轮番登场,国际性与民族性共存的演出,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虽然语言不通,但歌声与舞蹈没有国界,发自内心的微笑大家都相同,想融入那以歌台为中心的欢乐海洋吗?跟记者逐个领略“绿城歌台”的魅力吧。
青秀歌台
壮乡特色PK异国风情
歌舞起,情意通。昨日,在青秀区金湖广场搭起的歌台上,中外艺术家们纵情歌舞,展现了各自精彩的民族风情。
演出在广西彩调团表演的歌舞《和谐艳阳天》中拉开序幕。紧接着,那坡县老区艺术团为观众献上《黑山魂》。身着黑衣壮独特民族服饰的演员们,一亮嗓子,悠远且富有穿透力的歌声,就把现场观众思绪拉到了大山深处,一幅极具民族特色的壮乡风情画慢慢展现。黑山羊艺术团带来的原创舞蹈《粽子飘香》,将舞蹈和壮乡的地方习俗融为一体,活泼的表现形式,让现场的国外演员看得入了迷。
文莱的演出团体毫不逊色,6名艺术家身着盛装,手持当地特有的竹篮“Tipa”,里面装着槟榔、棕儿茶,成双成对,载歌载舞,表达了年轻人欢度节日时的幸福喜悦。现场观众也在他们表演的《迎客歌舞》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好客之情。浓浓的东南亚风情通过舞台传递给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很高兴我们每年都能参加‘绿城歌台’”,文莱桑那东布达雅歌舞团的领队告诉记者,他们艺术团不少演员都曾来参加过“绿城歌台”的活动,每次都收获不少。广西的歌好、舞好、人更好,希望今后能常和广西本土演员交流,也希望民歌节越办越好。
邕宁歌台
壮乡八音吹出新生活
22日上午9时许,离正式演出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新兴广场的邕宁歌台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由于邕宁歌台与今年的邕宁壮族八音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结合在一起,吸引了不少市民早早抢占有利地形。
在震天的锣鼓声中,两条身披银鳞金甲的长龙来到舞台,8头狮子也同时昂首阔步奔上台来。开场节目《龙狮共舞迎宾客》,立刻将观众们的热情调动起来。
紧接着,在高亢、嘹亮的乐曲声中,一群身穿壮乡服饰的女子吹着手中的乐器走上台,这是邕宁区那路村女子八音队助兴来了。壮族八音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已深深扎根在壮族人民生活中,村民们举办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时,总不会忘记请八音班来演奏,增添喜气。
那路村吹八音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历来都是村里的男子吹奏。两三年前,该村的女子坐不住了,自发组织了一个女子八音队。不识谱,没关系,把谱“记”在手指上;没时间练习,能克服,放牛的时候吹。经过艰苦练习,该村女子八音队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该村小孩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吹八音,当天妇女和小女孩组成的女子八音表演,获得全场阵阵掌声。
“绿城歌台”每年总少不了外国艺术团的加盟,当天在邕宁歌台登台演出的“俄罗斯集市”艺术团比较特别,这是一个家庭艺术团,妻子瓦列金娜·瓦罗宁娜是团长,其余的2名团员是她的丈夫和女儿。当天,瓦列金娜·瓦罗宁娜一句中文“你好,南宁”,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他们一曲经典的俄罗斯民歌《喀秋莎》,让熟悉中文版《喀秋莎》的观众领略了一回原版《喀秋莎》的美妙。当天泰国蓝莓乡村音乐组合4个青春靓丽姑娘的演出,也分外抢眼。
在邕宁歌台,最壮观的节目要数最后的节目《畅想八音》,这个节目将此前所有参与过八音表演的演员,都囊括其中,是名副其实的千人闹八音。演员们走到台下,站在观众席吹、打、弹、唱。富有乡土气息的表演,让瓦列金娜·瓦罗宁娜惊叹不已,她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演,很喜欢,非常棒。”
江南歌台 台上台下歌声齐飞扬 22日上午,南宁江滨休闲广场歌舞飞扬、众人齐聚,201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江南” 在这里热烈举行,来自广西本土的文艺演员和国外友人的文艺演出团体齐聚一堂,以歌会友,用歌传情,唱响“绿城歌台”。 上午9时50分,江南歌台开演之前,市民已经把舞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很多人带着数码相机前来看表演、赶歌圩,整个广场成了歌的海洋。“壮乡三月三,歌乡情海绣球飞……”一支极具广西民族特色的舞蹈拉开了歌台序幕。在观众的掌声中,来自保加利亚和新加坡的艺术家先后闪亮登场,火热激情的《命运》、现代动感的《非常新加坡》,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了异国风情的魅力。 和外国民歌代表团一样,南宁本土的表演也十分精彩,当天江南歌台上的本土节目都是江南区“百姓小舞台·和谐大社会”主题系列活动涌现出来的优秀节目与表演团队。广西第一支残疾人业余文艺团队——鸽子组合带来的歌曲《飞吧鸽子》、江南区新屋村的小朋友们带来的《环保时装秀》、HeRose组合带来的歌曲《追着山歌寻你来》……随着音乐响起,现场掌声阵阵,不少观众跟着台上演员一起哼唱起来。 音乐无国界。此次江南歌台不仅是演员们的天地,更是所有在场观众的天地,场上的演员们和场下的观众进行了精彩的互动,歌声一起飞扬。
在兴宁歌台,奥地利艺术团演奏《克拉根福好风光》。记者 农如松摄 兴宁歌台 “大杂烩”演出很养眼 22日,兴宁区朝阳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上午10时,“绿城歌台”的节奏正式奏响。拉开序幕的舞蹈《美丽广西》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 在观众热情的欢呼声中,来自奥地利的艺术团演奏了展现当地美景的民族乐曲《克拉根福好风光》,欢快喜悦的节奏瞬间把观众带到了那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斯洛文尼亚的演员们则给观众带来了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魔术师的表演也毫不逊色,观众还没来得及看清他抓在手上的扑克牌,忽然就没了踪影,转眼变成了一把鲜艳的雨伞。 整个歌台气氛活跃,广西少数民族服饰表演《大美壮乡》则在现场掀起了一阵小高潮。壮族、苗族、瑶族……模特儿走着猫步,独具特色的服饰让来自国外的演员们啧啧称赞,大呼看得过瘾。一名南宁市民兴奋地说,平时不能经常看到广西本土的少数民族服装秀,这次既饱眼福,又长知识,“咱们的模特儿个个都很有‘范儿’,很养眼”。 歌台演出时间虽短,但台上真情演出,台下热情互动。这场将魔术、歌舞、器乐演奏、时装秀融为一体的歌台演出,让现场掌声、喝彩声连连不断。 |
在西乡塘歌台上,广西财经学院的同学们表演原生态乐器演奏《八桂合音》。记者 苏华摄
西乡塘区还进行了蕉王争霸赛,一位市民抱起重量第一名的香蕉合影。记者 苏华摄 西乡塘歌台 农用工具”变身“打击乐器 22日上午10时,广西大学艺术学院舞蹈队一支彰显民族特色的舞蹈《铜鼓敲响凤凰来》拉开了在民生广场举办的西乡塘区歌台的序幕。当天也是西乡塘区香蕉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小演员们,身穿香蕉做成的服饰,化身“香蕉宝宝”,有模有样地为台下观众表演起《蕉香天下》的模特走秀。孩子们天真可爱、憨态可掬的表演让现场的观众开心不已。 紧接着,在石头、木棍、开山石和铜鼓浑厚、震撼的声响中,出现了壮乡早春的场景:农家女用簸箕翻筛着大米、小伙子拿起了扁担准备劳作,农家的一天开始了……“好看!”“正宗!”这些赞美之词是现场观众给予原生态乐器演奏《八桂合音》的美誉。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56名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将石头、竹子、水、水缸、舂米石、簸箕、扁担、米、打棒、银铃等12种广西少数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农用工具开发为打击乐器,配以簸箕舞队和扁担舞,以及演员用苗语演唱“民族大团结,和谐一家亲,携手兴八桂,共谱新篇章”,生动展现了广西各民族的日常劳作场景。据介绍,这个原创的演奏是第二次进行公演,还将参加明年的全国比赛。 令人叫绝的是,节目演奏中的12种原生态乐器,是广西财经学院的师生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采集的。带队老师周志娟介绍,演奏乐器的采取颇费功夫,师生们为了找到合适演奏中使用的大竹筒,最远曾经到了湖南的吉首市寻找,最后在广西柳州的三江找到合适的类型;而现场演奏中的大水缸,曾经是杨美农村农民用来酿酒以及装酱油用的。“没想到,这些平常的农具也能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真精彩!”演出一结束,原汁原味的音乐以及精彩的演出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不少观众感叹值得一看。 第一次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奥地利克拉根福民族音乐队,风尘仆仆从兴宁区的歌台赶到西乡塘区歌台,为现场观众演唱了《克拉根福好风光》。来自音乐之乡奥地利,演员们的乐器外形也非常独特,据随同的翻译介绍,这些乐器是演员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手工制作的。 民歌湖歌台 观众也“疯狂” 22日上午,虽然民歌湖广场上烈日当头,现场观众纷纷打开了阳伞,却无人退场。 民歌湖上飘荡的歌声,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婉转低回,旋律从古老的琴弦上倾泄而出,女主角的声音如泣如诉。来自丹麦的摩利尔德乐队,把观众带到了古老的月光下,年轻人相爱的浪漫故事中。情到深处,乐手们走到前台,与观众对视演奏。虽然听不懂歌词,但现场观众还是被他们悠远的琴声吸引。丹麦浪漫优美的音乐风格给高温下的观众降了温,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口哨声感谢他们带来的美妙音乐。 乐队主唱安娜告诉记者,他们给大家带来的是在丹麦流传了2000余年的民歌。第一次来到南宁,感觉这里很美丽,从寒冷的丹麦,来到热情如火的南宁,让他们印象深刻。尤其是南宁人民的热情让他们难忘,希望今后还有机会来到南宁演出。 刚走下舞台,乐队成员就被现场观众包围起来,要求合影的观众排起了队。拍完了照,9岁的小朋友陈泓妤不住对小伙伴兴奋地说:“太帅了!他们太帅了。” 来自柬埔寨的女歌手,一上台便用中文开腔,唱起了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旋律悠扬,吐字清晰,在场的观众禁不住发出了赞叹声,纷纷同声齐唱,顿时台上台下汇聚成歌声的海洋。 |
良庆歌台 阿根廷乐队引爆全场 22日上午,2011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良庆歌台火爆热烈,精致编排的民族歌舞、杂技、独弦琴演奏等众多曲艺节目,在大沙田阳光新城一街区上演。 良庆歌台以热情奔放的舞蹈“美丽广西”开场,现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观众们挥舞着手里的“小巴掌”,为精彩的表演“鼓掌”。接下来,动感十足的现代舞、节奏感强的“说唱脸谱”等节目,将现场不断引向高潮。 阿根廷德拜丝乐队一上场,观众们就对外国朋友报以热烈掌声。一曲旋律优美、演唱动人的《我爱你》,让观众见识了外国歌手的实力。而接下来该乐队的一首歌配合两位舞蹈演员富有激情的探戈舞,更是让观众们惊声尖叫,将现场气氛燃到顶点。 德拜丝乐队的钢琴手Tejerina对观众的热情感到非常开心,他说:“南宁是一个非常棒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和文化,还有民歌节都非常棒。”他还给记者送上一盒他签名的最新专辑。 良庆区居民农女士在台下看得很开心,她说,良庆歌台每年都有新节目,都有外国艺术家前来表演,她在家门口就能领略不同地方的民族歌舞。 普罗旺斯歌台 歌台“搭”进小区里 作为今年“绿城歌台”唯一的企业歌台,南宁市龙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将歌台搭在了龙光·普罗旺斯小区。出乎歌台负责人意料的是,事先摆放的1000张座椅,很快就被坐满。 22日上午,天使合唱团的歌声拉开了歌台的序幕。该合唱团由60名南宁市卫生学校的学生组成,市民们熟悉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只有山歌敬亲人》,很快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怀抱天琴,脚系铜铃。一身黑衣的壮族美女们,边弹拨琴弦,边轻启朱唇,伴随着天籁般的歌声,姑娘们轻轻晃起挂在脚上的铜铃。虽然听不懂姑娘们唱的是什么,观众们却屏住呼吸,生怕打扰到姑娘们的演唱。据悉,龙州天琴已经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土的节目吸引人,外国艺术家的表演也毫不逊色。一名来自美国的女高音歌唱家在演唱了两首英文歌曲后,一曲市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立刻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一些观众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 保加利亚艺术团的弦乐四重奏,让人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疯狂。与传统的演奏者规规矩矩坐在椅子上、安静地拉琴不同,不仅3名拉小提琴的姑娘动感十足,就连拉大提琴的姑娘也扛着琴满台走,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 雷倩倩 蒋晓梅 郭燕群 赵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