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不到10个交易日,上市公司收到的行政罚单就如同雪片一般。自9月底以来,有近20家公司因为虚假陈述等违规问题遭到行政管理部门处罚。律师提醒:在上市公司违规期间买入其股票并投资亏损的,受害者可起诉要求相关公司赔偿损失。
近20家公司接连受罚
近期以来,上市公司公开道歉似乎已经令投资者十分熟悉同城315投诉产经,近期
国庆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安妮股份公告称因违法遭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司随后在网上举行了公开致歉会;次日,财政部公布了《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一号)》,
实际上,早在国庆长假之前一周,就不断有公司遭到监管部门处罚。较为典型的代表就是
受罚多涉及“信披”违规
从这些受罚公司的具体违法事实来看,几乎所有的公司受罚主要原因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信息披露过程中的虚假陈述,严重者涉案金额超10亿元。
以科达股份为例,该公司不仅涉及数千万元的巨额财务虚假陈述,同时公司两年间还向投资者隐瞒了其与大股东间巨额的资金划拨。公司2008年和2009年分别向大股东划拨了8.83亿元和6.71亿元巨额资金,使得2009年向大股东累计划拨的资金高达10亿元之巨。科达股份被处以60万元罚款的同时,多名相关高管也被处以3万-30万元不等的罚款,而且,公司原董事长刘双珉还被列入了证券市场禁入的黑名单。
此外,安妮股份2008年曾虚增营业收入690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292万元、虚增利润1609万元同城315投诉产经,直接导致该公司当年近两成营业收入被严重注水,同时,其当年最终净利润的近一半也是由虚增所致。安妮股份因此被证监会罚款50万元,同时其多名相关高管同样被分别处以3万-20万元的罚款。
除了上述两个典型的代表之外,一致药业、深圳能源、
投资受损可索赔
短期内,如此众多的企业遭到行政部门的处罚,这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正是受这些公司虚假包装后的“亮丽”财务数据“蛊惑”,大量的投资者纷纷买入相关公司股票。由于被查处后的利空消息冲击和二级市场的不景气,导致这些投资者出现了大量的亏损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遭罚的企业为数众多,涉及的受害投资者群体数量也相当可观。数据显示,上述涉案的每家上市公司都拥有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股东数量。由于影响面重大,对此,知名证券维权律师郑名伟提醒广大投资者,“依据《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若干规定》,对遭受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因其虚假陈述遭受损失,可以进行索赔”。
郑名伟指出,两大重要标准可判定投资者是否具索赔资格:首先,投资者是在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实施期间购买相应股票的,即在相关公司虚假陈述开始到调查结果公开前买入标的公司股票,直到调查处罚结果公布后才卖出或至今仍持有者,遭受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就具备索赔资格;其次,相关公司受到行政机关处罚,是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实的确认,为投资者提供了赔偿的依据。具备上述条件的投资者,均可通过律师事务所向相关上市公司或责任人提出索赔。 商报记者 况玉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