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新政连出两记重拳:11月28日,深交所公布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征求意见稿,新增两个退市条件;29日,证监会高调整肃IPO,开出迄今最严的保代罚单。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来看,退市制度的强化,并非从源头上抓起的举措。滥发新股及肆意圈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难有实质性变化。整肃IPO需要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相结合,斩断现行IPO中存在的利益链条。
此次出台的创业板退市制度意见稿,新增加了两个退市条件。一是最近36个月内累计收到交易所公开谴责3次,二是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然而,这看似进步的惩罚,只能说是“温柔的一刀”。截至11月28日,沪深两市股价最低的TCL集团(000100),收盘价为2.07元。创业板股票中,最便宜的国联水产(300094)的收盘价为8.21元。大盘跌跌不休还难以找到2元以下的股票,何况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再说最近36个月内受到交易所3次公开谴责,是个难以摸得准的退市条件。一个并非量化的退市标准,如同足球场上的两次黄牌即红牌罚出,由于退市终究影响到中小股东的利益,证交所“掏牌”时肯定慎之又慎。
某种程度上说,创业板新增的两个退市条件,都具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针对深交所的退市新规,有媒体尝试给创业板退市风险较大的公司开出“黑名单”,其中,国联水产、恒信移动(300081)被誉为“高危股”。可就这两家公司而言,最大的退市风险来自可能连续两年亏损。28日收盘,国联水产和恒信移动分别为8.14元、16.96元,与股票面值相距甚远。退市“高危股”如此身价“珍贵”,足见股价破面值不是件容易事。创业板退市新规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创业板指上涨1.55%,国联水产涨0.86%,恒信移动微跌0.18%,显示出新规的威慑力有限。
有人认为,退市制度的严格有助于消灭新股发行“三高”。这只能说是一种奢望。指望投资行为的理性来抑制“三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业板公司上市前打扮得花枝招展,尽显高成长的魅力,保荐机构及分析师“敲边鼓”,很少有人会对其说“不”。等公司上市后折腾到退市的地步,原始股东及高管早已兑现了财富梦,真正蒙受损失的还是中小股东。从高价超募发行到濒临退市边缘,信息不对称的中小股东往往被“温水煮青蛙”,一路上难逃受害者的命运。严格退市制度具有积极意义,是市场规范不可或缺的。然而,“治疗”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顽症,正如专家所言,退市制度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
退市惩罚不是让上市公司把当年圈钱所得“吐出来”,现行法律也难以帮助中小股东追究原始股东的责任,逃之夭夭的高管及原始股东对退市早已不在乎。要想从源头保护投资者利益,必须剑指滥发新股及肆意圈钱。换句话说,退市制度的完善只是解决“出口”问题,保护投资者利益首先在于把好“进口”关。
值得欣慰的是,在深交所出台创业板新规的第二天,证监会整肃IPO开出迄今最严的保代罚单。众所周知,滥发新股及“三高”发行存在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等构成紧密的利益链条,上市公司骗你没商量,保荐机构则只荐不保。证监会此次对胜景山河IPO造假开出罚单,撤销了平安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的保代资格,对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出具警示函。不过,与IPO造假成功可能获得的利益相比,敲掉保荐代表人“饭碗”的处罚,还远谈不上对等。更多借助“三高”获利的保荐人,也不用担心“饭碗”不保。假如不明显加重违规成本,只荐不保之风难以有效得到遏制。“屁股决定脑袋”的保荐机构,更不会把利益天平倾向中小股东一方。
先是高价发行圈钱,玩了几年再退市,投资者由此遭受的是两次损失。把好“进口”关,才是强化“出口”关的第一步。投资者期盼管理层紧抓源头,整治滥发新股及肆意圈钱,同时把握好扩容节奏。这一点能否得以实现,是市场信心对郭树清新政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