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11时,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市自次日起严格执行。
对比今年3月该市出台的限购政策,《通知》作出了4处调整:一是对符合市、区人才引进政策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由市、区人社部门出具人才引进证明,购房时可不受个人所得税证明以及社保证明的限制;二是已办理房地产权证超过5年(含)的住房产权转移,不纳入限购范围;三是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现行限购政策和住房套数的基础上,允许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四是本市户籍“村改居”家庭,在购买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新建商品住房时,其拥有的因村改居由集体土地改为国有土地的自建住房,不计入住房套数。
然而,在公布“限购松绑”消息后不足12个小时,当晚23时24分,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官网称,“为进一步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并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我局决定暂缓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佛建管[2011]205号)”。此时,距离该文件正式实施只有30多分钟。
佛山市住建局对自己的“朝令夕改”的行为,发布了一份新闻通稿进行解释。但21世纪中国不动产分析师认为,无论初衷是什么,反映到具体现实,该市住建局为限购令开除的四道口子,事实上就是对限购政策的松绑,而那些说辞并不能构成该市放松限购的理由。我们不能说佛山市是为了救开发商而放松限购,却很有可能是因为土地财政吃紧,住房消费滑坡,相关产业下行,实现全年GDP增长12%的目标有困难,因此不惜铤而走险,出招为房地产市场解困。只是在上级部门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这个缺乏严谨论证的救市措施未及正式实施便胎死腹中。限购对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的影响已越来越明显。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地区总成交量(新房和二手房总计)环比下降6%,同比下降29%;深圳地区总成交量环比下降达37%,同比下降49%;上海地区总成交量环比下降了23%,同比下降26%。其中深圳地区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这种趋势正在象二三线城市蔓延。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表示,在严厉的调控政策作用下,2011年房地产成交量大幅下降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虽然几乎所有城市都能完成其房价调控目标,但房价的跌幅离大多数居民的心理预期还有较大距离,也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到2012年也是难以抗拒的大势。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都不应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