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时代市场走向如何,这是大家,包括在场所有的嘉宾最关注的话题,现在的限购,紧缩与放松,是当前普遍的困局,在这个时候新京报兴起新品质主义的大旗,引导这个行业健康发展,今天邀请到嘉宾来,主要是帮我们解读一下居住新品质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标准,在这方面我们的孙总此前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接下来邀请孙总上台为我们揭开谜底。
孙克放:今天很高兴和房地产界的,还有媒体界的朋友们共同探讨新京报的命题——居住新品质主义。我进来的时候拿了一本这个,大家不知道手上有没有,关于健一公馆这个地方,我拍了一些照片,我所感动的东西可能并不是这个房子多大,但是做的极其精致,上面有一句话,精致坚固,把握商机。我想今天我们谈质量的时候,谈我们品质住宅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情况,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条件下会初步统的住宅产物,我去俄罗斯,很有意思,他们告诉我说在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说哪一个房子最好,他们说最糟糕的就是赫鲁晓夫当政的时候房子一塌糊涂,他们认为斯大林后期,我们今天看我们的国家,我们现在就说一个青花瓷,看后面的花盆,康熙年代的和后代嘉庆年代,光绪年代,青花瓷原来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我们发现,一个国家兴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房子和国家的瓷器是一样的,一定往好了走,当国家经济不行的时候,衰退的时候,它的文化,以至于现在的住宅会下行,国民后期的住宅到现在今天建设的基本上已经有的到年头了,我们拆了很多这样的住宅。可是你知道我在2008年抗震的时候到了四川青山,一个学校的房子,新盖的房子,盖了不到八年被地震震坏了,旁边一个房子是教师的宿舍楼,也不能住了,最有一个意思的,这附近有一个音乐教室,由地震掉下来一个砖,掉了一半,我们拣起来一看,砖上都写着字,光绪14年,我们转了一圈,没有发现一个裂缝,光绪时代的房子和我们五几年的房子都不能比了。
因此,我说什么呢,我说今天我们在这个年代里面赋予了我们开发商更多的责任,我们在一个经济不断枪声的国家里面,现在的局面里面,我们的房子应该越盖越好,这个就牵涉到今天的品质主义的问题,有人说现在调控了,是不是对我们房子以后的成本控制有影响,或者质量有影响,其实我跟大家讲,这个事儿会促使开发商更加研究新品质主义存在的内涵。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研究百年建筑,我们明年可能要发一个关于百年建筑的基本评定的标准,但是非常难写,我当时提了五个东西,第一,所谓今天的新品质主义,首先要有高的舒适程度,我们今天的房子再盖起来,舒适程度一定要超过以前,今天我们的小户型,我跟大家讲,我们的小户型到现在能创新的小户型没有超过20%,我们盖了这么多,小户型由于是毛坯房,造成了我们的空间不可动,你们到日本看一下,他们的户型非常小,但是功能没有丢失,因此舒适度要高于我们在同等面积情况下住的房子。再举一个例子,今天盖很多保障房的时候我们把厕所压缩到5平米,这个标准是什么标准,这个标准是50年代、60年代的标准,卫生间和厨房到今天为止都是加大的地方,我们现在反而缩小了,我们的标准降低了,因此现在的开发商一定要研究这个事情,我们花了这么多钱,结果我们把舒适度去掉了。我再举一个例子,同等90平米的情况下,万科可以做三室,一厨一卫,三个卧室,我们到大街上看一下,90平米三居室有几个人做出来,我们对产品的研究不够,因此大大降低了舒适程度;
第二个,高的功能配置。功能上配置要齐全,日本的小户型为什么功能提高了呢,你知道我们把厕所的三件东西一直放在一起,日本现在分开了,洗脸的地方洗脸,这边是浴室,然后另一边是厕所,我们现在是统一放在一起,还有洗衣机的单独位置。
说什么呢,功能要提高,不能因为户型小而丧失功能,这是我们现在一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高的性能标准,什么叫性能标准,简单的讲,我们的保温隔热,这种节能,还有我们的空气质量同城315诚信网产经,都属于性能的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房子里面不大重视这个,因为你知道老百姓买房的时候可能把价钱放在第一位,有时候忽略了这个东西,可是开发商不能忽略这个东西,所以日本提出这个住宅不应该是一辈子住的,应该是两代三代,他们的百年建筑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到吗。我们今天讲保温节能的问题,这不是虚的,这是除了跟我们的环保低碳有关系以外,跟老百姓的职业发生关系,如果以后我们进行节能上的,我们叫做分户计量的情况下,对每个人都有影响,如果你盖的房子墙薄,不能达到现在最高的标准的话,老百姓肯定废一大堆墙。
我去东德调查的时候,很有意思,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东德这个地方70%的人租房,只有30%的人买房,不可想象,后来我们去问这70%的人,他们租房怎么租,比如说冬天租房一定要看节能标识,节能的房子就租,这样可以少花采暖费,你想想这个动力就大了,没有保温的房子,慢慢的包括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就必须贷款把房子重新改造,国家是给他一部分钱。一个需求推动了一个市场,而市场推动了老百姓房子里面的节能改造,空气质量也是这样,今天北京市,我们现在搞新风系统,很多开发商问我,说外面的空气很好搞什么新风系统啊,我说这个不对,就跟防火电梯一样,不是救人的,新风系统是把你家的空气往外换,这是开发商提的问题,确实有不懂的,这个就牵涉到性能的问题。
还有一个是高的质量保证。我们施工质量没有保证,现在是一大问题,我把它设计好了,我们的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的情况下,大大衰减了我们的生理周期,大家看我们计算的寿命周期,只有不到30年,日本、英国,德国的资料表明,拆除的时候,如果按照生命周期的话,美国应该是90多年,实际只有70年,日本实际拆除的大概30年,东京连30年都不到,我们国家按照原来拆的没有数了,我估计也就是东京的水平线上,这是两个概念。所以我说我们现在一定要保证质量,现在最要命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加速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保证质量,出现楼歪歪,楼脆脆,甚至整个楼都倒了。这些问题不能开发公司一定要意识到,所以现在很多单位把自己中段调了很多人管理,开发商原来忽略中段了,所以要加强这个部分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最后一个就是要有高的技术集成。就是要把我们现在的节能环保低碳的技术,包括绿色技术,生态的技术放到我们住宅里面,这是世界的潮流,中国不可避免。而且中国现在能源要比国外来的紧张,环境要比国外更加恶劣一些,我只说一个例子,我们今天的房子要比国外碰到的问题多很多,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密集度大,北京的密度一公顷地上2.2万人,我们现在平均的人口密度在北京市已经超过了伦敦和东京,因此,中国不会再发展矮小的住宅,西方国家在生态建筑里面很多技术在中国不能用,如果我们要把技术集成搞好的话,花大力气研究高层住宅,因为中国的高层住宅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上海已经是世界第一,8000多个高层建筑,重庆排第二,北京排第三,望京190多个高层建筑,我们解决的问题要比国外来的更加难,因为我们要解决高层住宅的问题,我们要把能源送到那么高,把人送那么高,把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包括我们现在的水、电全部送到很高的位置,所以在很多国家里面不主张盖这么高的房子,现在北京还在盖,深圳现在超100米的住宅都出来了,我们如果合理的规划情况下,中国的房子用不着那么高,不管高和低的问题,中国不会再出现满北京市盖六层楼,因此高层建筑是我们解决技术的一个难点,包括怎么样利用能源问题,高层建筑你想半年,能够利用能源就是两个,太阳能和地缘热泵。这些问题我请开发商也研究它,我们做一个高品质住宅踏踏实实做,让老百姓真正的享受到技术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所以我提的五条给大家做参考,我觉得新京报做的题目,对目前转型期的中国,更有意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