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黃金價格持續攀升,近期雖然從1900美元的高位回落,但在歐洲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投資者仍看好黃金后市。今年,不少A股上市公司紛紛公告收編金礦,以期憑借金價高漲的東風給自己的業績增加“含金量”。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很多公司獲得的僅僅是探礦權,短期內難以提升業績,而股價早已扶搖直上,這些公司涉足金礦的目的值得公眾投資者警惕。
需求達歷史頂峰
今年以來,黃金價格一路震蕩走高,並一度觸及1923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此后雖然經歷了一波深幅的調整行情,但從10月下半月開始,金價又再重新開啟漲勢,並重回1800美元/盎司高地。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黃金的“避險”價值進一步被發掘,近兩年,各國投資者對歐債危機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更給炒作黃金以合理的“借口”。
全球各大央行對黃金的偏好也不斷強化,2010年首次出現了央行對黃金的淨買入。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各國黃金儲備總計27343.5噸,比2010年初提高1%,俄羅斯、印度、中國均增持黃金儲備。俄羅斯2009年以來持續增持黃金至824.8噸,比2009年底大幅增加27%。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黃金需求量達到1053.9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價值總額達577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報告分析,這一增長主要源自投資需求的推動。2011年第三季度,全球的金條和金幣需求量達到390.5噸,同比增長29%。其中中國投資總量超過60噸,同比增長超過六成。
2011年第三季度黃金ETF及類似產品的流入量為77.6噸,同比增長58%。而在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的情況下,各國央行繼續加大總儲備資產中的黃金配置比例,其淨購入總量已經達到148.4噸。
不論是避險需求還是投資需求,都推動了黃金價格的上漲。根據交易系統數據顯示,2001年國際金價在270美元/盎司左右,照此計算,10年來國際金價已經上漲六倍。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董事總經理陶冬認為,金價大幅上漲有兩大原因,一是人們對紙幣的保值能力失去了信心﹔二是黃金作為投資工具進入了尋常人家。他表示,目前這兩個因素並沒有發生逆轉,而且黃金供應的增長速度,遠低於各國政府印鈔票的速度,黃金的牛市並沒有結束。
高溢價難阻“淘金”熱
金價高燒,上市公司涉足金礦的熱情也持續發酵。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明確表示投身“淘金”事業。僅11月份就有大連控股(600747)、正和股份(600759)、中金黃金(600489)、紫金礦業(601899)等公司發布收購金礦的公告。此前已有中潤投資(000506)、大元股份(600146)、鼎立股份(600614)、榮華實業(600311)、華業地產(600240)、啤酒花(600090)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涉金。此外,還有不少公司傳聞將注入或收購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