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不停地磨折着监管层的敏感神经。国务院已经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制定《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涉及、生产、改造、配备等工作。而备受市场关注的是,温家宝还指出,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
受此影响,昨日校车股集体表现强劲,其中最为抢眼的 (000868.SZ)、曙光股份(600303.SH)亦上涨明显。
资本市场中校车概念股甚嚣尘上,其背后的国内校车市场也的确走到了变革的边缘。
由于此前的监管缺位、运营机制不足及购买力低下,使得国内专业校车产品目前市场尚未全面开启,国内绝大多数校车产品都是由普通小型客车“贴标”而成,甚至使用微型面包车、微型卡车做替代,并且经常出现严重超载现象,安全性无从谈起。
2010 年7 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该国家标准对专用校车的车身强度、内饰材料、座椅构造、被动安全防护设施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装备等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技术规定。符合该技术条件的客车产品,其安全性将明显高于市场上的普通客车产品。今年8月,教育部就曾正式启动校车试点工作,选取了包括浙江湖州德清县、陕西西安阎良区在内的6个地区进行校车运营管理试点。
“加之在一个月内有望出台的《校车安全条例》,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教育部的校车试点开始推广,则校车市场空间将被打开,校车市场将进入爆发式增长”宏源证券的分析师称。
公开资料显示,眼下我国现有在校中小学生约1.5亿人,而当前我国符合标准的专用校车保有量仅为1 万辆左右,学生千人保有量仅为0.12,相比美国、日本等校车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千人校车保有量分别达36辆和18辆的标准相去甚远。东方证券的研报预计,中国潜在的专业校车需求量约为100万辆,潜在市场需求规模4000亿元人民币。
然而,面对着4000亿元的潜在市场,国内的校车生产企业却似乎“尚未准备好”。截至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校车规模化销售的宇通客车2010年校车销售量达600量,2011年预计销售量达2000台。此外,安凯客车今年与沙特达成了3000辆校车的销售合同,创下了国内校车出口第一大单,而其他包括中通客车、亚星客车、金龙汽车、曙光股份等校车概念个股,截至目前在校车产能与规模化销售上,皆无可交出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