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获得政府的财政补贴成为常态,为此,有的上市公司身染“补贴依赖症”,而有的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通过补贴而起死回生,在A股市场不断上演“不死鸟”。
进入四季度以来,上市公司发布财政补贴的公告也是密集发布。仅11月份就有2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政府财政补贴公告,累计金额高达7.8亿元。而据统计显示,截至28日,总共有90家上市公司获得了政府的财政补贴,涉及补贴金额达39亿元,平均每家获得补助金额为4500万元。
而据资料显示,根据去年年报统计,总共有1454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补助,涉及金额达463.4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获得了补助为3187万元,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今年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的资金明显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已经发布政府补贴的上市公司中,多数是来自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但也有部分企业的补贴是来自中央预测补助。
据统计,宁波东力传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就获得了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080万元,用于全资子公司宁波东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力机械”)的“年产2万套高铁机车齿轮项目”。另外,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今年获得了中央财政补贴。该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疆宜化化工获得了中央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7921万元,原因则是新疆宜化“年产4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项目”被列入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还有龙源技术(300105.SZ)10月11日称,公司等离子体煤粉燃烧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177万元资金支持。在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还有云南博闻科技,2011年获得了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00万元。
巨额的财政补贴源源不断的输进上市公司财务,有的扮靓业绩,有的避免了退市,而有的上市公司在业绩尚好的前提下,还堂而皇之的接受政府的“红包”,发着政府给予的这笔“横财”。然而,如果支持不再倾斜到上市公司身上,那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呢?
杨海表示,我国的财政补贴应该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企业,比如环保、节能、太阳能、风能、光伏发电、新能源。这些是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的产业,对于那些垄断经营的大国企,还有不思进取的亏损企业还是不要在补贴了,让市场机制去发挥作用,减少政府干预。
而中投顾问IPO咨询部分析师崔瑜则表示,假如全部取消补贴,那也将是矫枉过正。但是投资者提议的目的在于整改那些生存于市场与政策漏洞之间的上市企业,如果这类企业失去了补贴,那么退市制度的作用将更加明显,对提升资本市场企业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响下,现行调控政策是否会出现松动?就此,11月2日,《证券日报》记者向北京大学房地产金融中心主任冯科进行咨询。
“调控政策、尤其是限购一旦放松,很有可能会出现房价大幅反弹、进而调控功亏一篑的情形”,冯科表示。因此,政策的基本方向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改变。而限购政策,在现有的情形看来,依旧会持续下去。
“房地产企业和工业制造业不同,是一种重资产行业”,冯科解释道,“开发商手中持有的是土地和项目,而非机器设备”。因此,即便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资金问题,他们也只好选择“死扛”。更进一步的,“不存在房地产绑架其它行业的情形”,冯科表示,“政策更不会因为一、两家大型房企的破产与否而中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