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国家发改委9日凌晨下调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格,汽柴油均下调300元/吨。其中汽油下调0.22元/升左右,柴油下调0.26元/升左右。
对于这次成品油下调,市场已经等待了一年之久。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需要追溯到2010年6月1日,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下降0.17元/升和0.19元/升。
国家发改委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现在才下调主要是考虑到下游行业承受能力和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压力。
发改委:降价并未来迟
8月初以来,由于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日益加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之市场担忧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国际市场油价震荡回落,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加速下跌,10月4日,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
按照现行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少声音认为此次调价有些姗姗来迟。针对此问题,国家发改委在其官网上发文作出了回应。国家发改委认为,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早就超过了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有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近日才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因此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价改政策屡遭疑
因定价机制而导致的国内成品油调价较国际油价变动有所滞后,不少网友认为,国内油价存在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现象。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称,2008年底成品油价改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16次调整,其中10升6降。该负责人称,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所导致的。他并称,国际油价从2009年初至今年4月涨幅超过200%,但从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本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
至于涨快跌慢的问题则完全不存在。该负责人称,在上调时,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下调时均及时下调。
有人质疑发改委不管涨跌都以4%为标准是否合理。以国际油价100美元一桶为例,上升4.01元就超4%,就到涨价窗口。但从104.01元下降到100元,同样降了4.01元,却只降了3.9%,就达不到下调油价窗口。这样往复涨跌多次,国际油价还是100美元,而国内油价却会越调越高。
成品油价改政策2008年12月实行至今已2年有余,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调价周期过长、机制透明度不够等问题。不少专家认为,成品油价格机制急需完善,发改委官员曾多次表示,新机制正在研究之中。然而,新机制却迟迟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