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区域 > 正文

华录百纳股东身份蹊跷 22部剧版权归属暗藏风险
2011-12-02 04:51:27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三位“李”姓股东身份待解 22部剧版权归属未定 华录百纳“悬疑剧情”待解 本报记者 郭觐 “百纳文化如此复杂转承华录百纳的股份,目的似乎只是为刘德宏等人进入华录百纳铺路。但真正的缘由,尚待解释”...

   

    三位“李”姓股东身份待解 22部剧版权归属未定

    华录百纳“悬疑剧情”待解

    本报记者 郭觐

    “百纳文化如此复杂转承华录百纳的股份,目的似乎只是为刘德宏等人进入华录百纳铺路。但真正的缘由,尚待解释”。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录百纳”) 于11月25日过会。作为一家主营业务为投资制作影视剧的企业,从招股书预披露之日起便因持续盈利能力、高负债率等遭受各路媒体质疑;且资本市场对影视概念股的热情也不如往昔,昔日带着“明星”、“大腕儿”光环上市而后却遭遇集体抛售的华谊兄弟即为前车之鉴。而如今缺“明星”、少“大腕儿”且问题缠身的华录百纳能否得到资本市场垂爱便成疑问。

    三“李”上演“无间道”

    华录百纳的预披露材料显示,华录文化(华录百纳控股股东)于2010年4月2日召开股东会,决定将注册资本增至80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3000万元。其中,中国华录按比例认购2700万元,老股东刘德宏放弃认购,新股东李迪、李亚欧、李金国分别认购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分别间接持有华录百纳0.75%、0.5%、0.25%的股权。

    招股书声称上述三个“李”姓新股东系华录文化为从事网络运营业务于2010年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除此再无介绍。蹊跷的是,于2008年入股华录百纳的睿信投资的股东也有3位同姓“李”,分别为李振宁、李磊和李春义,3人合计持有睿信资本96%的股权,而李振宁曾是证监会规划委成立的全流通改制研究小组的一员。如此巧合,不仅让人好奇这前后三“李”是否存在某种关联,记者就此向华录百纳求证,但未得到答复。

    以华录百纳2010年的每股收益0.795元,按40倍市盈率计算,华录百纳一旦上市,李迪等三人一年的投资回报率将超过8倍。

    三“李”突击入股并非个例,华录百纳最大个人股东刘德宏曾于2010年将100万元的出资额,以每股12元的价格转让给吴忠福。招股书显示,吴忠福为杭州市中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赢控股”)董事长、总裁,而中赢控股的控股企业中赢影视曾和华录百纳共同投资、摄制、发行电视连续剧《黎明之前》。

    大股东导股权转承戏

    在华录百纳的股权结构中,最大个人股东为刘德宏,现任华录百纳董事、总经理,持有华录百纳22.5%的股权,但刘德宏的持股历程却充满复杂的股权转让关系,让人大呼“看不懂”。

    刘德宏于2008年开始持有华录百纳的股份,在此之前,华录百纳的股权结构为百纳文化与华录文化各持有40%,睿信投资和尚理投资各持有10%。2008年10月,百纳文化将其持有的350万元的出资额转让给刘德宏,同月刘德宏出资500万元入股华录文化,获得华录文化10%的股权,间接持有华录百纳4%的股权。而在睿信投资和尚理投资两家创投相继入股(均于2008年9月入股)华录百纳的情况下,百纳文化却“慷慨”地将350万元的出资额转让给刘德宏,那么,百纳文化与刘德宏又有什么关系呢?

    招股书显示,百纳文化成立于2000年6月8日,出资人为罗立平、罗立新,分别持有百纳文化70%和30%的股权,在2003年3月的一次增资中,刘德宏出资140万元,取得了百纳文化70%的股权,罗立平、罗立新则分别为21%、9%;2008年10月,百纳文化将所持华录百纳4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刘德宏、邹安琳、陈亚涛3名自然人,至此,百纳文化从华录百纳的股东名单中消失。2010年9月,百纳文化股东刘德宏、罗立平、罗立新分别与王育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各自所持股权按原始出资额溢价1%全部转让给王育红,至此,刘德宏与百纳文化再无关联。

    百纳文化如此复杂转承华录百纳的股份,目的似乎只是为刘德宏等人进入华录百纳铺路。但真正的缘由,尚待解释。

    商标、版权恐演“纠纷剧”

    据招股书披露,在华录百纳变更为股份公司之前,华录百纳的宣传标识竟从未履行商标注册申请手续。变更为股份公司后,华录百纳在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商标的注册申请时,使用在“化妆舞会用服装、睡眠用眼罩、戏装、腰带、舞衣、婚纱”上的商标注册却被驳回,理由是该商标与某公司在类似商品上已注册的商标近似。

    另外,在电视剧版权上,华录百纳也存隐患。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6月30日,华录百纳共投资制作了41部电视剧,公司拥有其中38部影视剧的版权,但在随后的说明中表示,只有16部电视剧作品在国家版权局办理了《著作权登记证书》,其他作品均未办理著作权。而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在中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但著作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对于著作财产权, 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中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身及其去世后50年,截至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因此,华录百纳没有著作权的22部电视剧存在版权归属纠纷的潜在风险。

    去年,电影《越光宝盒》就因为系三方合拍片,版权归属界定不清晰,为此,盛大旗下版权分销公司盛世骄阳曾状告影著协及网尚文化侵犯其电影《越光宝盒》著作权一事。巧合的是,盛世骄阳报告期内曾是华录百纳的前五大客户之一。(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华录百纳IPO遭质疑 负债率高出同行华策5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新版《红楼梦》曾备受观众诟病,如今该电视剧的投资发行方——华录百纳即将冲关创业板。

    这家在电视剧制作及发行领域排名第五的公司,盈利能力较弱,各项财报指标不敌同行华策影视(300133.SZ)。

    今年以来,保荐方华西证券仅承销凯恩股份一单定增项目,华录百纳打破了其投行IPO的“0”记录。

    行业份额只占1.61%

    对于熟知新版《红楼梦》的人来说,未必了解其背后的制作公司。2011年,《媳妇的美好时代》获第28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这是华录百纳的得意之作,为其贡献了四个“飞天奖”奖项。

    华录百纳主营电视剧制作,电影占比不大。2008年至今年1-6月,这四个报告期的电视剧数量分别为3、3、7、3部,电影数量为0、3、2、1部。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电视剧首先要取得《制作许可证》,但关键还要获得《发行许可证》,否则即使拍摄完成也不能发行。有关统计显示,2010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最多的前5名制作机构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华策影视、华谊兄弟、海润影视和华录百纳。其中,中央电视台以17部产量位居榜首,华录百纳拥有7部排在第5位,其他三家公司产量均为9部。

    从招股书中发现,即使是行业排名第一的电视剧制作机构,电视剧产量(部数)也仅占全国的3.90%。2008-2010年,华录百纳的产量(部数)在行业占比分别为0.6%、0.75%、1.61%。在这种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明显优势企业较少的情况下,虽然华录百纳的市场份额在逐年递增,但仍不敌华策影视。

    华策影视在2010年的电视剧产量占比2.06%,是华录百纳的强劲竞争对手,与其业务模式也最为接近。

    “一般电视剧在开拍之后,会有预售过程,先与意向电视台沟通,提供片花给他们参考,接着是签订协议,拍摄完毕获得发行许可证之后再提供母带。”华策影视证券代表对本报记者介绍,“前期需要收集或编写剧本,所以企划和发行部门尤为重要,90多名员工主要集中于这两个部门。”

    对比发现,华录百纳团队设置似乎并不合理,42人的团队中占比最多的是行政财务类,有16人,而制作管理和发行销售方面的分别只有11个和9个。

    不过,华录百纳在招股书中称,2012年之前拟投资制作的电视剧剧目有20部,已落实相关导演和编剧情况。即使其前期企划人员不足,电视剧的储备也比较充足,不会出现“无剧可拍”的情况。

    资产负债率高企

    “电视剧从开机到发行通常需要18个月或两年时间,前期立项和拍摄是投资阶段,回款需等到与电视台签约,这时会给付50%,开播再给30%,播完之后给剩下的20%。”

    制作和发行周期长,导致这类公司需要大量营运资金,应收账款比重大。据招股书,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华录百纳应收账款分别为5830万元、8187万元和894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高达69.48%、73.49%和40.63%。

    从运营情况来看,华录百纳资产负债率高企,相比同行存在较高的偿债风险。过去三年和2011年上半年,华录百纳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1.12%、78.73%、68.47%和61.47%。而近三年,华策影视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2.5%、24.52%和1.91%,如果不考虑华策影视2010年上市融资后的资产负债率,单就2008和2009年的情况也比华录百纳好许多。

    再比较偿债能力,近三年华录百纳流动比率分别为1.85、2.39、2.8,速动比率分别为1.1、1.36、1.92。而华策影视流动比率对应是3.04、4.02、51.07,速动比率对应1.84、3.19、47.62。

    相比之下,华录百纳偿债能力要弱许多,不过从华策影视上市后2010年财务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也许上市后使用募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华录百纳的账单也会变得好看。

    尚理、睿信投资携手入股

    上海私募大佬李振宁现身华录百纳股东名单,并且与尚理投资不约而同地入股华录百纳和豫金刚石。

    华录百纳7名股东中,除了控股方华录文化持有40%股权外,就只有尚理投资和睿信投资是法人股东,李振宁即睿信投资董事长。

    2008年9月,华录百纳增加注册资本,同处上海的尚理投资和睿信投资分别出资125万元。发行前,两者分别持股450万股,占比10%,为华录百纳第三大股东。

    有趣的是,同样在2008年9月,尚理投资和睿信投资又同时看上了另一家公司豫金刚石,以每股3.8元的增资价格分别认购了850万股、550万股,持股比例7.46%、4.82%。豫金刚石在2010年3月26日上市,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尚理投资和睿信投资仍持有3.29%和2.63%的股权比例。

    承销商华西证券毕其功于一役

    距离2011年结束还有1个月零5天,这一年华西证券并不好过,其投行部门至今只保荐了一单项目,即凯恩股份的非公开增发,而在最为挣钱的IPO承销业务上差点颗粒无收。

    华录百纳是华西证券今年的第一单IPO项目,也可能是唯一一单,拟公开发行1500万股,将2.52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影视业务营运资金。如果华录百纳顺利过会,华西证券才能有一笔不菲的承销费用落袋。

    2004年,胡关金带领一批国信旧部转战华西,当年华西证券获得了承销保荐资格,投行队伍不断壮大,曾经风及一时。

    可惜2005年因实际控制人张良宾的股权转让未获证监会批准,后来连承销保荐资格也被取消,胡关金也于2009年1月离开。

    之后保荐资格失而复得,但华西证券的投行业绩始终没有明显起色。去年,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排名显示,在2010年股票及债券主承销家数排名榜上,华西证券仅做成1单,排名倒数第一。

    今年,华西证券高层又遭遇人事变动,3位副总裁葛旋、李巍巍、陈杰明和2位部门总经理先后离职,高层只剩下负责投行业务的总裁杨炯洋。

    作为今年唯一的IPO项目,华录百纳对华西证券来说尤为重要,是投行首发项目“0”的突破。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回迁12年没办承租证 买卖街20余户居民公产房成他人私产
下一篇: 平安证券与民生证券四位保代未尽职被证监会重罚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