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为多方人士所关注,“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务院又出台了‘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
组织体系、产品供给不适配,和中小企业的需求对不上。第三个就是中小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资金运用情况并不好。自身基础管理工作做不好,当然跟金融机构在对接的时候有很多的问题。”罗仲伟说。
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无法融资的情况下,部分小企业不得不转过来向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罗仲伟说,根据调查,目前大量中小企业实际上使用资金首先考虑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特别在江浙地区很明显,其次才是银行,然后是社会融资。
“但问题在于,非正规渠道融资是不受监管的,本身风险很高。这些问题其实中小企业是知道的,但为了生存却不得不选择这条路。就像制造业,大家都知道制造业利润薄,浙江的中小企业仍然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为竞争作为主要武器,这就很难去支撑这种高成本的融资。但是,他们又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能够缓解融资难题。”
那么,究竟要如何解决资金的配置,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呢?
罗仲伟认为,目前国家整个金融体系并不适合于服务中小企业。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方面应该树立增强自身诚信意识,建立和不断巩固面向市场的诚信基础,在不断提升支撑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和加强战略、财务、运营、质量、风险等基础上主动提高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提服务水平,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研究创新融资服务产品。“当然,前提可能是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体制进行改革。不过,作为金融机构本身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细分,研究各类中小企业客户特点、经营规律和风险特征,通过加强和中小企业合作,为符合条件的诚信企业提供量身定制信贷产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支付的抵押评估,登记等等交易费用。”
本报记者童芬芬
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加剧 资金供给收缩需求扩大
2011-11-07 11:03:51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为多方人士所关注,“近几年来,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尤其是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务院又出台了‘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
组织体系、产品供给不适...
(责任编辑:乔雪峰)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