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律师结合维权办案谈近年劳务派遣变化
时福茂,北京市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从2005年起,他开始接手劳务派遣纠纷案件。6年来,时福茂经历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劳务派遣纠纷案件。从一个律师的角度,他向我们讲述,这些年来,劳务派遣纠纷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案件让他印象深刻。
变化一:
纠纷群体层次增高
很多衣着光鲜、手握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外企员工,也是劳务派遣的对象
“以前只要提到劳务派遣纠纷,总是跟农民工群体联系到一起,可近年来,找我们维权的白领越来越多。”时福茂说,2010年他曾经经手过一个劳务派遣纠纷案件,维权主体竟是某电视台的10多名记者。他们被该电视台无理辞退,寻求赔偿时才发现,原来自己是与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合同,被该公司“派”到电视台从事采访工作,而该公司与电视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了解,劳务派遣公司“招人不用人”,用工单位“用人不招人”,被派遣人员“两不管”……以往深受劳务派遣滥用侵权之害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下岗工人、城镇失业人员等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如今,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劳务派遣的群体也逐渐开始向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延伸。
时福茂介绍,近年来,劳务派遣滥用现象在石油、化工、电信、金融、银行、航空、铁路等系统十分严重,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后勤人员基本都是劳务派遣用工。“除此之外,很多衣着光鲜、手握高薪、出入高档写字楼的外企员工,也是劳务派遣的对象。”
变化二:
逆向派遣逐渐增多
用工企业强迫工作多年的工人与劳务派遣机构签合同,转嫁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逆向劳务派遣”,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的一个新现象。
时福茂介绍,在正常的劳务派遣中,应该是劳动者与派遣单位先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劳务派遣单位的员工,然后再被派到实际用人单位工作,劳务派遣公司必须为工人提供法律规定的工资保障和社会保障。而在“逆向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已经在用工企业上班,与用工企业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但是用工企业强迫工人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通过将他们变成劳务派遣机构的工人,转嫁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
“现实中,本来是或将是某企业的员工,却被安排到派遣公司,然后再派遣回这个企业,企业由此实现把员工的劳动关系转嫁出去的目的。特别是有些人在一个单位工作了数年,本来都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享受休假权利,但是通过派遣,把劳动者的工龄卡掉了,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时福茂说,逆向劳务派遣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规避《劳动合同法》、逃避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宝”。
透视劳务派遣乱象:劳务派遣维权白领越来越多
2011-11-30 23:07: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一位律师结合维权办案谈近年劳务派遣变化 时福茂,北京市致诚农民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金融给力 打造文化湘军
下一篇:金融“走出去”何以提速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