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iPhone4降价了,汽柴油降价了,连重庆的猪肉都降价了,那么楼市的底在哪里呢?
“国庆7天,成交800套,同比下降七成,同期下降七成”,继“金九”终究变“铜九”后,重庆楼市的“银十”已被打上了“成色不足”的烙印。
国庆节似乎变成楼市的“国庆劫”。购房者与开发商处于市场博弈的双方,等待VS僵持,助长了房交会前剑拔弩弓的紧张氛围。
而从开发商瞄准的最后一根稻草——2011重庆秋交会的筹备情况来看,“647.05万平方米可供交易的商品房面积,62195套待售房源,70个楼盘推出新房源”,依然是鸭梨山大。和股市一样,无论行情如何,每天都上演着涨和跌两个版本的预言,楼市各种预言更倾向于“触底”的可能。透过扁平的数据,众多观望者预测楼市见底指日可待。
对于有购房需求的老百姓而言,谁都不是神仙,谁也无法踩准最低的那个价,抱着如此想法的,往往最后都面对日趋上升的价格感慨万千。DO OR NOT DO ?还真是一个难题。
同样处于观望中的开发企业,则出现了不同的应对之策:有的企业调整了年度的营销任务,以保价控市;有的则以价格优惠促销;有的则调整开发进程,以求市场供求平衡;有的企业则调整产品形态,以迎合市场需求。当楼市政策的铁腕遭遇开发商的柔道策略,恰是买方市场的机会。特别是房交会前夕,大量的新推房源和楼盘为买方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充斥于市场的各类打折促销信息以及各大房企推出的“购房节”,已经是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在楼市价格的下行通道里,放眼未来五年、十年,我们同样会怀念现在的价格,犹如现在怀念2008年的房价一样。
贪婪和恐惧是资本市场的两大劲敌。面对扑朔迷离的市场,有人悔,有人怕。买房是站在实用主义的点上,长期看涨的市场中,做到现在不悔,未来不怕。如此一来,DO OR NOT DO ?不再是一个难题。
同买股一样,买房也要买大势,而大势一去,定将追悔莫及。不错过现在,也没有机会懊恼当下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