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区域 > 正文

业内人士曝大多数有机食品不达标
2011-10-15 10:57: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大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巨贵”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   10月13日,记者在超市...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一盒100克的白菜苗售价18元,一斤大米卖50大多元,一袋500克的红枣98元……这些“巨贵”的商品都有个共同特征,外包装上标注了“有机认证”。

  10月13日,记者在超市发北京双榆树店看到,店内的菜、蛋、肉专柜均有贴着“中国有机产品”标识的商品出售,其中蔬菜架上三分之一左右都是有机蔬菜,有机鸡蛋的占比最高同城315诚信网产经,大概占据了该店鸡蛋货架的半壁江山。

  一位正在整理蔬菜的售货员告诉记者,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老百姓对有机食品的关注度逐渐增加,购买的主要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白领逐渐向老人、孕妇和年轻的父母转移。

  在这个“吃什么都不放心”的年代,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把有机食品当成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终极出路”。但是同城315诚信网产经,这些身价不菲的有机食品真的名副其实吗?

  王浩,2008年金融危机时从日本归国,因为有在日本从事有机食品的经验,回国的第二年他开了一家有机食品专卖店,但在开到第二家分店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

  王浩告诉记者,有机食品并不是简单的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它至少需要符合四个方面的标准:第一、原料必须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第二、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标准;第三、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有完整的生产和销售记录档案;第四、必须通过独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

  标准大家都清楚,但如果想从根源去追溯产品是否符合标准,单凭王浩个人的能力基本是不可能的。王浩最终选择了一个捷径,那就是通过最后一条标准去选择产品,也就是只代理和销售标有“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的产品,“认证机构都通过了,产品不可能有问题。”王浩补充说。

  专卖店开了一年多,王浩陆续发现了很多问题,总结下来就是:披着“有机”外衣的产品,未必流着“有机”的血。

  “一些供货商给产品简单换个包装就成有机产品了。”王浩没想到中国的有机认证这么容易,而且经过进一步追溯发现,大多数有机食品根本达不到有机的标准。

  记者在淘宝网上输入“有机”两个字,符合关键字的产品有66万多个,其中90%均号称为有机食品,另外10%自称为有机美容护肤品。

  记者通过逐条搜索发现,大多数标有“有机”的食品外包装均无“中国有机产品”的认证标识。记者联系了一个销售“有机枣”的卖家,一盒1600克的红枣售价200元,当记者问及该枣是否为有机枣时,卖家给予了肯定,并表示如果需要的量多,可以去帮忙贴标,成本几毛钱而已。

  产品是不是“有机”,到底谁说了算?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机认证市场很是“滑稽”。

  “农副产品想获得有机食品证书,必须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审核,中国的这类机构不是很多。”食品协会秘书长马勇介绍称。记者从国家认监委网站上看到,各种认证机构多达174家,其中可做有机认证的机构只有17家,这些认证机构规模不等,背景不一。

  记者以想为鸡蛋获得有机认证标识的身份拨通了其中一家认证机构的电话,对方简单告知了记者需要提交的申请资料之后表示,需缴纳1.85万元的费用,一个月后便可完成审批手续。

  据记者了解,由于有利可图,市场上充斥了大量假的认证机构或者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咨询公司。记者拨打了几家号称通过率100%的有机认证机构,阅读其公司介绍得知,这些公司均为咨询公司,而这些敢接有机认证单子的咨询公司往往都与认证机构有着微妙的关系。

  “这些都是监管的漏洞。”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福重表示,相对价格低廉的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从农业部到地方的县一级农业部门都由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监管,有比较统一的管理标准,而有机食品却没有实行这套管理办法。

  据记者了解,在国外,有机食品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我国只是在2005年出台了《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但政府部门对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进行监管仍然“缺位”,同时,有机认证的检测和认证虽然不是同属一个机构,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致使有机认证体系大有监守自盗的味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业内人士 大多数 有机 食品

上一篇:未上市城商行股权遭折价甩卖 外资伺机掘金
下一篇:淘宝版“农民起义”的社会意义在哪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